近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印度无法成为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制造中心”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
(资料图片)
该报道指出,尽管印度一直试图模仿中国发展制造业,但印度在基础设施、劳动力、政府支持和供应链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使得印度难以取得中国制造的地位。报道中提到,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印度制造”等类似口号。
然而,实际上,印度的制造业发展受到了很多限制。
首先,印度的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先进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其次,印度的劳动力市场相对不灵活,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制造业需求。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道路、电力、通信网络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在政策支持方面 ,虽然印度政府提出了“印度制造”等类似口号,但实际支持力度相对较小。与中国政府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和政策扶持相比,印度政府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尽管印度是一个拥有庞大市场的国家,但其营商环境却一直备受诟病,连印媒自己都承认,印度的经商环境确实对跨国企业不太友好。
印度常用手段是对外企开展税务调查、开巨额罚单,甚至直接冻结资产归为已有。这对投资者和企业的信心造成了一定影响,已有2783家企业先后暂停了印度的业务。
在供应链方面 ,印度也面临较大挑战。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支撑,包括原材料采购、零部件供应、物流运输等方面。然而,印度的供应链体系存在较大缺陷,导致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和交货效率低下。
与中国等制造业大国相比,印度缺乏完善的产业链,无法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闭环。而且印度制造技术方面,也相对落后,也导致了印度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无法与国际市场竞争。 而且,印度在芯片制造方面也存在着技术不成熟的问题。芯片制造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印度的落后在这方面也限制了其在制造业的发展。
另外,英国媒体的报道还提到,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例如,印度的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大的人为因素和腐败现象,导致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和低效率。此外,印度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也存在较大不稳定性,对制造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尽管印度政府一直试图推动制造业的发展,但由于基础设施、劳动力、政府支持和供应链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印度难以取得中国制造的地位。
印度需要做的改变有哪些?
为了实现制造业的发展,印度需要在政策、基础设施、供应链和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该加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提高政策支持和透明度。
政府可以与制造业企业合作,推广新技术和智能化制造,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监管和支持,消除人为因素和腐败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对于社会管理者来说,应该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和支持,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
社会管理者可以与企业合作,推广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同时,社会管理者还应该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监管和支持,消除人为因素和腐败现象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总之,印度要实现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在政策、基础设施、供应链和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才能在全球制造业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地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