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龙朋镇小迤关村进入夏忙季,村边的一座连体大棚内,村民白继发拎着小箩,手脚麻利地采摘蓝莓果。
(资料图片)
“这茬是反季蓝莓,这段时间每公斤能卖到40元,果大的挑出来,能卖60多元。”这座连体大棚占地15亩,种有上千株蓝莓树,是白继发打拼多年的心血,“反季蓝莓管理好了,收入不比正季少,每亩毛收入不低于8000元。”
白继发是一名“80后”,人虽年轻,但经历却不少:十余年前,因家庭收入低,他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邀约着到昆明打工。在昆明时,他开过小餐馆,从早忙到晚的生活,一直体验到2009年。这年,白继发回村结婚成家。
在昆明打拼十来年,白继发没挣到多少钱,小家庭组建起来后,一家人的柴米油盐让他犯愁。
白继发外出那几年,石屏县烟草专卖局对小迤关村展开了多层次的帮扶。不仅以补贴的方式动员村民挖建了40多口地边小水窖,还修通了几条能通行大型拖拉机的机耕路,有效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薄弱的困境。白继发回乡后,依靠这些便利条件,农业种植渐有起色,一家人的吃穿有了保障。
稳住了过日子的“基本盘”,白继发把目光瞄向了蓝莓——前几年,小迤关村有几户村民跟着邻村种蓝莓尝到了甜头,这让白继发看得心里痒痒的。
2013年,白继发拿出3亩地种下了蓝莓苗,一年后蓝莓挂果,每亩地刨去成本,还有2000多元收入,“没到盛果期就有这个收入,不错了。”种植蓝莓给白继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随后,白继发趁热打铁,把蓝莓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5亩。
然而,5年前的一场暴雨,让白继发种植的大半蓝莓泡了汤,倍受打击之余,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去年,白继发投入9万多元,给蓝莓地“罩”上了连体大棚,不仅能防暴雨和冰雹,天热的时候,大棚里安装的喷淋设施还能为蓝莓树降温,这为一年收两茬提供了保障。
“反季蓝莓果的果粒虽然没有正季果大,但甜度不减。”白继发从小篮中抓出一把蓝莓邀请到访者品尝,他说,这两年,村民们卖蓝莓不愁销路,基本上一到时间商贩就开着车到村里收购,甚至还未采摘的蓝莓都有人提前付定金。
在小迤关村,30多户从事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现在都兼种蓝莓,总面积加起来超过了400亩,年产值近500万元。(记者 郑义 通讯员 钱珊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