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虽为电视剧,但其中运用的不少人物描写方法极为精彩,非常适合运用到写作中。
在《琅琊榜》中,有一位周玄清老先生,在剧中仅露面一次,对其才能也着墨不多,但其当世大儒的形象却让观众印象深刻。这其中,仰仗于剧中精妙的表现手法。此手法,运用到写作中,便是侧面描写。
(资料图)
方法一:以文化意象暗寓人物品行
剧中,梅长苏为了赢下朝堂辩论,便把先师黎崇所赠的一枚玉蝉交给穆青,让其亲自去在山中清修的当世大儒周玄清老先生出山。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蝉因“餐风饮露”的生活习性,被认为是高洁与纯洁的象征,还会被用在冠冕和器物上以明志。而玉蝉,自汉代以来,就有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的涵义。
这枚玉蝉,就是对周老先生的一次侧面描写,以此物从侧面反映了这位老先生的高尚品格与出众学问,侧面说明其能成当世大儒并被人信服的原因。
首先,玉蝉暗暗赞扬了周玄清老先生的品格之高尚。
朝堂辩论结束后,梅长苏与周老先生见面交谈,周先生问及黎老先生佩戴此蝉之意时,梅长苏的回答是一首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这两句诗出自曹植《蝉赋》,歌颂了蝉的高洁及悲苦。
这又何尝不是周老先生自身的写照?剧中未详写他为何会隐居山中,但从剧中混乱的朝堂局面,联系到赤焰案,再想到郁郁而终的黎崇先生,不难猜测他也是因为对世道失望、看破红尘,从而隐居清修。可如今,年事已高的他,即使不想再涉朝政,仍因见故人信物而义无反顾地不远千里而来,最终因得以见到故人的高足而欣慰离去。
另外,此枚玉蝉,也从侧面暗示了周老先生的学问之高深。
唐代诗人虞世南也曾作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众所周知,雄蝉的鸣声特别响亮,当其在树上鸣叫之时,犹如在用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声音响彻山林。
周老先生远离朝堂,不涉江湖,仍能为世人所敬仰,除了因为其出众的品行,还因为其深厚的学问。尽管平时于高山中清修,但这高山就犹如蝉所在的树顶,周老先生就犹如蝉,不鸣则已,一鸣足以响彻庙堂。
此处也暗示了朝堂辩论的结局,果然,其一出场便震慑众人,最终赢得无可辩驳。
此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便是用某些适合的意象或事物,来暗示人物的特点。事物的选择,最好是生活中常见却又特点鲜明的东西,既能和人物本身的特点结合,让读者一看就明了,又能引申出恰当的感情,表达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与看法,让读者产生共鸣。
注:本文中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