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今年以来,通辽市人社部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国家、自治区稳就业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形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强大合力,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为通辽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517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4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3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6%,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04个百分点,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资料图】
“保姆式”人社专员 保障重点企业用工
保障重点企业用工服务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对支持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辽市积极推行“三专”工作模式,即:设立专班、配备专人、开通专线,“点对点”服务重点企业。设立专班,成立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服务专员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按照职能职责,常态化跟踪服务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推动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开展。配备专人,全面推行人社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主动联系、靠前服务、精准对接、方便快捷”的24小时全天候“保姆式”人社服务。开通专线,开通联系企业专门热线,常态化联系企业,建立“一对一”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培训需求等情况的渠道,精准搭建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同时,大力实施“人社专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企业用工“服务员”、职业培训“指导员”、劳动关系“协调员”、人社业务“代办员”、企业发展“联络员”,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8月底,全市就业部门主动对接重点企业197家,掌握其用工需求7350个,通过线上线下对接,达成就业意向3981人。通过“通辽就业创业”公众号等平台累计推送“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通辽-赤峰双子星座”“重点企业用工岗位”等各类就业岗位信息55期,服务用工企业804家次。
“政校企”培训联盟 打造技能人才高地
“政校企”合作是提升技能水平、发展特色产业的助推器。通辽市深入落实“技能内蒙古”行动,紧盯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大力推动“政校企”合作,组建政校企培训联盟,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形成“人才共有、设备共用、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切实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水平。同时,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跟进服务,摸清企业用工需求和培训需求,大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形成“企业提需求、院校搞培训、人社强支持”的工作格局,全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实现高质量就业。
今年以来,通辽市先后对接行业、企业单位100余家次,学徒制培训已开班443人,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达12108人,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班89期。
“高频次”招聘活动 促进人岗精准对接
招聘活动是人社部门搭建求职服务平台,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手段。通辽市制定实施《关于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的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不断线”开展专场招聘会,在每月第二周、第四周的周五常态化开展线下招聘,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用工招聘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同时,线上开展全域全时招聘活动,通过“通辽就业创业”快手直播间和“科尔沁就业”抖音直播间,同步开展网络招聘和“直播带岗”活动,常态化、全时段提供“云招聘”“云面试”服务,着力解决求职者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的难题。此外,依托通辽市就业创业网、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信息平台,按月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
截至8月底,全市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70场,其中线上22场,线下48场,服务用人单位2119家次,提供就业岗位67680个次,达成就业意向9901人次。
“一对一”就业帮扶 助力重点群体就业
抓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通辽市深入实施“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加强服务保障。一方面,坚持日常援助和专项援助相结合,建立发现认定、动态管理、分类帮扶、跟踪回访工作机制,为困难人员制定“一对一”的帮扶方案,落实“131”帮扶措施,即提供一次职业指导、三次岗位推送、一次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托稳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底线,促进稳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加强青年群体的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深入细致做好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促进高校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坚持政策激励与服务助力并举,切实解决当前毕业生求职难、压力大等问题,帮助青年群体更好融入就业市场。同时,畅通农民工就业渠道,做好就业动态监测及劳务对接服务,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除此之外,做好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工作,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清单化台账式管理,进一步完善人社与乡村振兴、民政、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同机制,压实乡镇村(社区)就业帮扶工作责任,为就业困难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让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发展的机会。
截至目前,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8251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0.21万人,其中转移6个月以上31.89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335人。
“全覆盖”零工市场 拓宽灵活就业渠道
通辽市已在各旗县市区建成运行零工市场9个,在全区率先实现县级零工市场全覆盖。通辽市优化细化选点布局,全速推进建设,将零工市场建在人力资源市场、党群服务中心、商圈综合体、产业园区和火车出站口等人流密集之地,并开设多处“零工驿站”,架起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对接桥梁,让零工有了“避风港”,等活儿不再“站马路”,灵活就业人员可随时随地找工作。同时,零工市场集职业介绍、就业指导、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和权益维护功能为一体,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零工市场获得技能培训、就业辅导、劳动维权等服务。此外,开通线上“通辽零工”小程序,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通过扫码就可以享受到一键发活、找活、找人等“即时快招”服务。
截至8月底,通辽市零工市场共发布用工信息15980余条,经由零工市场推荐达成就业意向7210余人,成功就业3270余人次。
“全要素”创业服务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通辽市是全国首批、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通辽市不断深化“创业内蒙古”行动,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巩固提升通辽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创建成果。一方面,精心研判创业发展形势,快速反应创业政策落实导向,适时调整创业服务举措,推动创业发展新理念落到实处,全面形成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服务、创业项目推介展示、创业融资、创业孵化为一体的全要素创业服务新环境,有效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另一方面,强化“创业培训+政策扶持+后续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格局,持续做优创业政策和服务环境,激发创业主体活力,全面提升以各类创业人员为主体,各类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为重点的“想创业、能创业、易创业、创成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02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6笔1327万元,直接扶持创业620人,带动就业1680余人;开展创业培训1064人;全市共有3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 45大学生创业项目,带动就业221人。(包乌兰)
来源:通辽市人社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