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培训“花样”繁多 防范风险意识不能少
这份校外培训消费提示请查收
暑假将至,一些中小学生会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各种课外培训。为了切实保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防范课外培训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消费陷阱,沈阳市消费者协会,沈阳市教育局在联合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的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向广大消费者发布校外培训消费提示,提示家长及学生科学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理性支付培训费用,警惕培训消费陷阱。
(相关资料图)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选班要素
家长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等自身因素理性选择培训机构。要加强亲子互动,引导孩子规律作息、锻炼体魄、培养兴趣、参与实践。不要盲从攀比,不盲目跟风报班。
要选择正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前,要仔细了解培训机构是否正规,办学许可、营业执照(社会服务机构登记)等资质是否齐全。还要仔细了解师资力量、从教人员的执业资格、教学内容等。家长可通过教育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查询。
不要轻信培训机构的口头承诺
要签订规范的培训服务合同,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培训前,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版),对培训内容、培训期限、时间安排、收费金额、退费办法、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途径等条款要仔细阅读;不要轻信培训机构的任何口头承诺,审慎填写其他附加条款。
缴费时不要一次性缴纳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费用,且单笔缴费金额不要超过5000元,缴费一定要通过“沈阳教培”小程序缴入培训机构的资金监管专用账户。
注重维权 妥善保管相关票据
家长要妥善保管培训服务合同副本、缴费凭证等消费凭据;对于培训机构关于培训场地、师资力量、教学效果、设施设备的招生说明材料也要妥善留存;与培训机构学管(教师)的微信聊天截图、语音信息等也要留存,避免日后发生消费纠纷。
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首先与培训机构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向主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也可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