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4个时间段批评孩子,TA会越来越差,尤其是第3个
在平时带孩子的时候,大家会不会经常这样干:
孩子早上出门没带衣服,晚上回来就感冒了,然后你在旁边不停地说:“都说多少遍了,让你出门的时候带上衣服,就是不听,你看现在感冒了吧?看你下次长不长记性?”
【资料图】
孩子赖床导致上学迟到,你劈头盖脸就来一句:“出个门总是磨磨蹭蹭,都要迟到了还抓紧点,赶紧的,快点呀~”
孩子在写作业遇到难题多次询问,你烦躁地说:“这个不是教了很多次了吗?怎么还不会,你怎么这么笨呢?”
曾经看过一句话:“孩子,如果没有人批评你,你永远长不大”。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批评。但家长需要在正确的时机,用正确的方法指出他们的问题,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完全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时间地点,想批评就批评。
这样,对孩子的自尊心伤害特别大,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尤其是在下面这些时候,建议你不要批评孩子。
第一种场合:孩子做了一件事,很兴奋地跟你分享的时候
当孩子独自把积木垒成一个城堡时,兴奋地说:“妈妈,你看,这是我做的城堡,帅不帅,厉不厉害?”言语间都透露着一点小骄傲。
而妈妈听完后,大脑自动弹出一个信息:戒骄戒躁,就会说:“这个又不难,其他小朋友也会的,这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呢!”
随后孩子的笑脸肉眼可见地消失了,拿着城堡默默地回去了,整个人一下午都蔫蔫地。
设想一下,如果你很兴奋得跟别人分享一件喜悦的事情,别人态度很敷衍,甚至是冷嘲热讽,你会怎么样?是不是很失落,很伤心。
孩子又何尝不是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孩子虽然小,也是有自尊的,所以当孩子做了一件事,兴奋地跟你分享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赞扬,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共鸣和理解,而不是批评打击。
虽然我们的出发点可能是为了避免孩子骄傲,但总是被打击的孩子,又哪来的自信呢!
第二种场合:公共场合,人多的时候
有一对父母带着孩子去吃饭,但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弄出很大的声响,惹得其他顾客纷纷朝这边看。
孩子的父母感觉丢了面子,很大声地呵斥孩子,孩子哭了起来,这些父母更生气了,训斥得更大声,孩子也哭得更大声,场面完全失控了。
批评孩子,不仅要看时间,也要看场合,比如在大街上,餐厅里,还在一些公共场合,其实都是不适合批评孩子的,一方面孩子在人多的场合本身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会本能地在父母身上找安全感,要是再被父母批评,孩子会更加缺乏安全感。
另一方面,当众批评孩子,再加上吃瓜群众的围观,会让孩子感到被所有人审视和评判,无地自容,进而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自信心。
第三种场合:吃饭的时候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都被父母批评过。
吃饭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间,现代爸妈都忙于工作,而吃饭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黄金时段,但却也成为了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间。
但在吃饭的时候批评孩子,真的有很多弊端,甚至可能发生窒息的危险。
一是孩子要是被批评哭了,但嘴里正好含着饭,就容易被呛住或者噎住,严重的甚至会窒息。
二是人在生气的时候,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导致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导致胃黏膜保护层受损,长期下来,容易胃溃疡。
三是吃饭时被批评,孩子容易精神紧张,从而影响食欲,时间一长,孩子就可能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四是吃饭本来应该是烟火气最强的氛围,但总是这个时候批评孩子,容易让孩子将“吃饭”和“批评”联系起来,产生心理阴影。当吃饭都成了负担,人生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所以吃饭时父母可以发动倾听的本领,多聊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享受温馨的家庭氛围,其它问题,可以等到吃完饭再处理。
第四种场合:睡觉前
忙碌了整天,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一段安宁的时光,而睡前正是孩子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的重要时刻。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忐忑不安与高度紧张的状态,影响到孩子的入睡质量。
我们应该在睡前创造一个安静、放松的环境,与孩子一起读书、聊天或者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帮助孩子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即便孩子在晚上犯了错,我们不必穷追不舍得批评,直接明确地告诉他哪里做错了,并安抚说:“时间不早了睡觉吧,你可以自己想一想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晚安,宝贝,爸爸妈妈很爱你。”
在《协和专家说长高》中说到:“无论心情多么不好,孩子多么顽皮,都尽量不要在睡前批评,否则孩子可能整晚都没办法进入深睡眠状态。”
所以,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在睡前不批评孩子,选择用更合理的方式督促孩子睡觉。
总之,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宜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