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室友的娃比我的娃大一个年级,奥数也正好学满一年,为了取取经,今天找他们两口子吃了个饭。
(资料图片)
他们两口子曾经也是数学竞赛出身,上大学时一个靠奥数保送、一个靠奥数加分,本身在这方面就比较NB。
室友发了两份他的娃正在做的奥数题目,说了句:“现在小孩的题,还真挺难的...”我看了看题目,感觉大部分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想到思路。
这些题有点像比较高级的码农面试智力题,直接拿来面试用的话,区分度肯定很高。而室友的娃只是刚读完小学二年级...
作为奥数小白、小升初小白,听他们两口子讲了讲现在的情况(他们其实也刚接触一年,还不清楚水到底多深,有更专业的朋友欢迎评论区补充):
1、以前一般是三四年级开始系统地学,现在逐渐前移到2年级;
2、通过快慢班 + 末位淘汰,筛选出最具天赋的孩子(数学这东西确实靠天赋,不顾条件地硬鸡,ROI不高);
3、如果能持续跟上进度,到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参加各种比赛,冲奖项。
如果能拿到金银奖,就具备了“六小强”(海淀top6初中)的敲门砖;
4、之所以只是“敲门砖”,因为还要看英语、三好等其他指标,如果都非常强,则可以进入“六小强”里比较好的学校里比较好的班,否则可能也只能进六小强里相对一般学校的普通班。
我跟室友说:我的期待也不高,如果能跟上就跟,跟不上就在慢班慢慢学...也不求能进“六小强”,能上个家附近的、和自己能力/天赋相匹配的学校,能持续保持自信就挺好。
前段时间跟一位比我大一轮的学姐交流,她的娃在top3中学读高中,是中考特别优秀硬考进去的,本身并没有超前学习。
入校后直接被打蒙,因为这所学校的理科课程普遍是假设学生们都已经学过了,更多是用“复习”的思路来教学,结果导致自信心很受挫——所以感觉最NB的学校不一定最适合自己,也许匹配度更关键。
和室友讨论,都觉得现在的选拔机制还是蛮奇怪的:
1、小升初巨卷,要去语、数、外、体、课外奖项、班级人缘等等全方位NB,仿佛6年学完就可以直接进大学预科。
2、中高考区分度极差,通过小学6年的拔尖式选拔后,中学6年卷的方向反而变成了全面+仔细。
这么搞下来,似乎除了极少数渠道(少年班、邱班、全国奥赛拿奖等)以外,大部分小学巨卷的孩子,到了中学卷的方向都完全变了,既不利于有天赋的学生得到更快成长,选拔出的可能也不见得是国家急需的、能攻克理工科难题的天才少年。
个人觉得,相对理想的方式也许是:不花钱的公立教育,应该提供时间更长、内容更丰富的教育供给,并恢复一定的超前和选拔机制,通过高区分度的考试,筛选出真正有理工科天赋的孩子。让天赋一般、家里有钱的自己花钱去校外机构卷。
现在这种全国上下普遍只提供基础培训包的方式,会让家里没钱、天赋好的孩子机会更少,家里有钱、天赋好或者不好的孩子都在外面瞎卷。收起
西方视点:
这个帖子,讨论的是天才孩子的教育问题。
而这个问题,确确实实,关乎国家未来科学水平,甚至关乎人类未来进步的快慢!,,
所以,它绝对不是小问题!
天才孩子,在总人口中,数量极少,所以,可以说是特别珍贵。
但是,他们又是特别娇嫩的花朵,如果培育不当,则会从潜在的人类科学巨匠,退化为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员!!
不妨对比一下----
在1650年到1950年这300年中,欧洲出现了牛顿、笛卡尔、欧拉、高斯、黎曼、爱因斯坦等等一大批科学家、数学家,而我们中国人,这300年里,基本上与科学无缘!
是中国人没有欧洲这样的天才吗?!
当然不是!
是我们根本没有科学教育!因此无数个中国的牛顿、高斯、爱因斯坦,或者被饿死,或者整天为温饱而流汗,或者整天读四书五经······
即使今天的中国,在科学和数学方面,与欧美依然差距巨大!
而科学与数学,特别依赖天才!
因此,天才孩子,值得我们特别呵护!
所以,我非常赞同这个帖子的看法。
同时呼吁:
国家应该给予天才孩子一个顺畅的上升通道!!
一定不要让他们“泯然众人”!
否则,受害的,将是我们所有人,是全人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