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正文

原始先民的“豪宅”原来是这样的 时快讯

2023-06-30 12:52:22 来源:安徽博物院

蒙城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距今约4800-4300年,遗址分为两期:一期为大汶口文化,二期为龙山文化。尉迟寺遗址一期文化的发现确立了大汶口文化一个新的地方类型——尉迟寺类型。那你知道蒙城尉迟寺遗址都有哪些重大发现吗?

尉迟寺遗址聚落复原图


【资料图】

原始先民的“豪宅”

遗址以红烧土广场为中心,分布大汶口文化时期大型红烧土排房14排73间,龙山文化时期房址8间,发现大量灰坑、祭祀坑以及墓葬、儿童瓮棺葬等遗迹,出土各类遗物近万件,在周围还发现一条大型的椭圆形围沟,形成一个完整的原始聚落共同体,是皖北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原始聚落遗址。

尉迟寺遗址成排房屋基址

以排房为特点的建筑遗迹是尉迟寺遗址的重要发现。房址的建筑结构及室内设施大体相同,以浅穴木骨泥墙为特点,用红烧土碎块做墙体填充料堆砌而成,外侧再抹泥并经烧烤,最后墙体和地面均用细泥抹平,再进行最后的烧烤。有独立的开间,也有由两间房屋组成的套间。单间房屋面积最小仅3-4平方米,最大近32平方米,其中有灶台的房间面积多在10平方米以上。

建筑结构示意图

居住面经过铺垫和砸实,然后经火烧烤,这样加工出的居住面,既坚固耐用,又可防潮。房门宽度一般在60厘米左右,往往仅能容一人进出。门两侧嵌以木质门框,门道下缘内侧铺以长方形条状木质门槛,门槛外侧用细泥抹出一斜坡状护坡,并经火烧烤。

灶台复原示意图

带有神秘色彩的陶器

这一时期的居民以种植粟、稻类作物的农业经济为主,采集和渔猎活动为辅。农业生产的提高,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遗址出土的各类器物都反映出了较高的制作水平和文化特征。其中具有祭祀和丧葬性质的刻纹大口尊、鸟形神器、七足镂孔器(龙山文化时期)更独具特征。

刻纹大口尊

鸟形神器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800年-4300年)

高60.5厘米,宽35厘米

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

这件鸟形神器是尉迟寺遗址出土的最特殊的器物,器形匀称、端庄、稳重,主体造型的象形体鸟和附加造型的抽象体鸟冠饰合为一体,整个器物具有一种神秘感。它可能反映了大汶口人的鸟图腾崇拜现象,或者是一件权力象征物,为氏族的首领所拥有,在重大的场合出现,供氏族成员膜拜。

七足镂孔器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4800年-4300年)

口径13厘米,高43厘米,腹径17厘米

蒙城尉迟寺遗址出土

七足镂孔器出土于尉迟寺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房基中,目前尚属首次发现,是尉迟寺遗址又一件带有神秘色彩的陶器。从器物形状特征分析,七足镂孔器并非一种日常生活的实用器具,虽然7个锥形足的长度大致相等,但由于附加在圜底部位,足尖高低错落,可见不是一件尖部朝下平地放置的器物,应该与原始宗教有一定的关系。七足镂孔器究竟如何摆放和在什么样的场合下使用,7个高低错落的锥状足和3个间距相等的镂孔究竟寓意着什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尉迟寺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填补了大汶口文化聚落研究的空白。经过两个阶段的大规模发掘,完整再现了尉迟寺聚落的整体建筑格局,对全面研究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域、聚落形态、墓葬制度及其与周围地区同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研究中国史前聚落文化、江淮地区史前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蒙城尉迟寺遗址考古发掘报告

供稿:信息中心

策划交流部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原始先民的“豪宅”原来是这样的 时快讯 原始先民的“豪宅”原来是这样的 时快讯

原始先民的“豪宅”原来是这样的,墓葬,孔器,聚落,龙山,豪宅,尉迟寺,大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