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海葵”登陆后,影响并未结束。9月5日夜间,福建省福州市暴雨红色预警持续生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暴雨二级应急响应。这是一场具有极端性和特殊性的特大暴雨:截至6日8时,福州乌山国家气象站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累计降水量均打破历史纪录。
面对如此极端的降水事件,只有预报更加精细、空间不断精准、内容更加具体,才能为各部门应急响应打出足够提前量。如何让气象预警快速发挥效益,缩短“预警”到“行动”的时间,让递进式气象服务更有效能,是预报员直面的最大挑战。
“20时26分,暴雨预警信号将升级为红色,请注意防范城市内涝风险。”9月5日,福州仓山区、马尾区、长乐区、闽侯县等地出现特大暴雨,城区内涝风险明显较高,市气象局预报员郑颖青根据报警提示,紧急会商连线联排联调中心,给出相关决策建议。
(资料图)
5日21时20分,市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一级。连续奋战36小时没有合眼的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春宝,一边指挥调度全市气象服务保障工作,一边做好面向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决策服务,及时报告降雨实况及防御建议。全市气象部门绷紧防御特大暴雨这根弦,各业务单位加强主动互动联动,协同做好各项监测预警服务。
“三维风场显示,弱冷空气的东北气流和台风雨带的偏东气流在长乐和福州市区辐合,建议提升预警级别!” 福州X波段雷达组网在这次强降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气象台主班预报员综合分析长乐SA雷达与X波段下雷达组网资料,清晰研判强降水的落区和移动方向。“有了X波段雷达组网资料,1小时降雨估测和3小时降雨估测比SA雷达更精细、更准确,让我们对降水精细化落区的把握更有底气。”预报员江颖说。
各部门以气象预警为先导,迅速采取行动。
5日22时30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暴雨二级应急响应,发布《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倡议广大市民非必要人不出门、车不上路;市公安、水利、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等部门根据气象预测预警信息,紧盯事故多发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隐患排查检查,市交警发布路段临时交通管制提醒,景区发布临时关闭通知。23时30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科发出联合会商邀请,6日0时发布《福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截至6日8时50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出动专业技术人员109人次,群测群防11673人次,累计巡查排查隐患点2417处、高陡边坡6955处,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15800人。6日,市教育局发布继续停学、停课通知……
各地气象局认真落实“1262”工作机制,通过上下联动提醒、横向协同的应急联动体系,强化数字化服务平台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应用,让气象信息成为精准调度防汛救灾的有效指引。
在闽侯,县气象局将暴雨预警升级为红色、应急响应提至一级,主要领导驻守县防汛办,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及防汛指挥部等部门汇报最新雨情、未来预测,为防汛救灾提供决策依据。业务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首席预报员把好“方向舵”,加密雨情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开展“叫应”服务。
在福清,早在9月3日,市气象局局长严娟在市防台风部署工作会上指出,一都等6个镇街受台风影响出现强降水的概率大,建议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市委书记叶仁佑坐镇指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提前向预报强降水落区预置抢险救援队伍、物资。9月4日到5日,19个站点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短时强降雨让东张水库最大入库流量达到1036立方米/秒,小时入库373万立方米,东张水库充分发挥拦洪蓄水作用,减轻了下游中心城区及沿线乡镇的防洪压力。
据统计,9月5日至6日8时,福州气象部门共发布预警信号86次,其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12次,覆盖800多万榕城市民,递进式预报预警服务、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相结合,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周萌、丁小芳对本文有贡献)
(作者:李冬梅 任艳玲 责任编辑:张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