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区现有古树名木2696株。近年来,咸安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注重科学管护,为建设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添绿,为打造中国桂花城添香。近日,记者走进咸安乡村,探寻这些“绿色化石”的生存、保护与发展。
(资料图)
咸安大幕乡桃花尖村八组章尤,被称为植物王国“活化石”的夫妻红豆杉相偎相依,直冲云霄,两个巨大的支撑钢架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红豆杉是活着的文物,夫妻红豆杉更是桃花尖的宝贝。”大幕乡林业管理站站长张武介绍,大幕乡林业站每天有专人巡查古树,村里也安排了专职的古树保护人,一旦发现古树有人为损害、自然灾害、虫害等问题,立即上报到林业站,林业站和区林业局会即时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对年逾820岁的夫妻红豆杉因树体生理机能下降,树体出现明显倾斜,2019年被列入咸安区急需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的古树名单,2021年,咸安区林业局为“夫妻红豆杉”安装了钢架支撑。
2022年10月,咸安区林业局在全省率先开展古树复壮工作。林业局技术人员为夫妻红豆杉的树干打上了点滴,还在树冠投影外侧挖掘了7个深度1米的透气孔,定期注入营养液、防治白蚁的药水,保证了其不受白蚁侵害。
近年来,咸安区林业局还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中心城区内的重点古树名木和古树群设立完备的电子档案,增加GPS定位装置,实现远程监控,加强对古树名木病虫害的防治测报,制定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
“名园易得,古树难求”。古树所承载的,既有无数人魂牵梦萦的乡愁情思,也是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见证,更勾连起城市特有的文化密码。
在马桥镇高赛村李家畈,103棵百年古桂蓊蓊郁郁,形成了独特的古树林景观;后山200余亩的80年树龄的桂花储备林恣意生长,枝繁叶茂。
十年种树百年规。高赛村村委副书记王学志介绍,这片古桂林在上世纪60年代时就属于村集体,每年秋天,村民一起上山打桂花,卖桂花的收入只截留一小部分作为村里公益开支,其余的由打桂花的村民共享,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爱树、护树、敬树的传统也成为了世代传承的村规。“前些年,有人想高价购买古桂花树,被村民异口同声拒绝了。”王学志说,在乡村,保护的是古树,留下的是乡愁。
重视古树保护,不仅带来了看不见的生态效益,也带来了看得见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大幕乡,红豆杉产业正在形成规模。目前桃花尖村有5家红豆杉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红豆杉为主的苗圃基地5个,苗场面积250余亩,栽培林地1800亩,已培育红豆杉苗200万株,带动专业种植户100余户。同时,合作社种植红豆杉1000亩,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红豆杉树800余亩。
为加快红豆杉稀有树种的培育和保护,大幕乡正进一步加大对天然红豆杉保护区的扶持力度,对红豆杉种植户在林业政策项目上予以倾斜和扶持,对紫杉醇提取、红豆杉系列产品开发进行探索,扩大红豆杉产业发展。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活文物和绿色古董。”咸安区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古树就是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的生态文明标杆,咸安区林业部门将不遗余力保护好古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