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入场检验、抛丸、浸泡镀膜、烘干、拉丝、捻股……6月29日,在贵州水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水钢金科公司)北区,从6公里外的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运来的82B碳素钢盘条,经过系列生产工艺流程处理后,被制成了一卷卷等待包装、发运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批产品规格为15.2毫米的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将发往广西,那批12.7毫米的钢绞线将出口东南亚……”在生产现场,通过水钢金科公司技术部长马郡的介绍,可以感受到这家企业面对的市场热度。
贵州水钢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待发运的钢绞线产品。管云 摄
五年前,钢绞线虽属于卖方市场,但当时,厂家之间的差异化竞争力还未形成,下游市场产品供给单一;此后,业内厂家数量持续递增,致使行业产能过剩。
站在市场承压的关口,水钢金科公司发展遇冷。也是在那时,企业开始“自我施压”,从产品结构上作调整,积极适应变化。
“在技术层面,我们与母公司加强合作,进一步优化82B碳素钢盘条这一母材性能,为下游生产提供扎实保障。同时,我们拓展产品的使用场景,加快自主研发,或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推出桥梁、矿区、光伏板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使用的钢绞线产品。”马郡说。
工人正在操作收线设备。管云 摄
通过技术提升产品强度、结构、耐防腐、抗应力松弛等性能,水钢金科公司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螺旋肋钢丝、光面钢丝、弹簧钢丝等产品,收获了更大市场。
水钢金科公司研制生产的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已被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贵南高铁、贵阳地铁S1号线等项目建设中。公司获得20余项专利,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六盘水该项认定零的突破。
自2013年建厂至今,水钢金科公司的产能从3万吨扩容至近20万吨,新技术让钢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链”上相依,不仅消纳了上游产能,也为下游生产提供了便利。创新引领、市场驱动,也让以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链更显生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
编辑 江婷婷
二审 陈露
三审 张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