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今年以来,北海市财政局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探索“政银担企”合作新模式,健全财政代偿补偿、保费补贴、降费奖补等制度,不断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能力,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三农”主体发展,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一、培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生力军”。聚焦园区企业融资难点、痛点,指导政策性担保公司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谋划“政银担企”融资需求对接会,打造“政府—园区—银行—担保”服务平台,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和服务范围,助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信贷投放精准对接,有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上半年,累计完成担保发生额1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12%,担保户数233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56.53%。6月末在保余额18.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02%,在保户数341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1.69%,担保户数在全区14家小微担公司中排名第一。
二、驶入政银担企合作“快车道”。加强政银担企沟通,主动对接“临规企业库培育名单”及“规上企业名单”企业,积极推进“上规入统”业务。上半年,新增“临规企业库培育名单”企业47户,累计投放“上规入统担”业务23户、担保金额6777万元。继续对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项目,优先为第三产业企业提供增信支持。上半年,累计为72户交通运输、餐饮酒店和文化旅游等服务行业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233.3万元,助力服务业加快恢复发展。
三、打出惠企助企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逆周期调节作用,实施优惠担保费,“农户保”、入库“专精特新”企业名单或首保足值抵押项目第一年担保费继续按0.6%/年计收,承担企业抵押物评估费和抵押物抵押登记费,降低融资综合成本。上半年,累计减收担保费等393.02万元,惠及市场主体2223户,平均年化担保费率下降至0.68%,综合融资成本4.9%左右,有效缓解小微、“三农”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融资负担,支持企业保供保产和纾困解难。
四、注入乡村振兴发展“金融活水”。积极发挥财政金融的引导撬动作用,着力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吸引各类资本支持乡村振兴。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三农”主体融资担保服务,加大粮食生产、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融资增信支持力度,提升“三农”主体的融资担保获得率。上半年,累计为农产品种植种养、生产加工的“三农”主体担保贷款5.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8.25%,担保户数2024户、比上年同期增长67.41%。
编辑:卢清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