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 > 正文

他家一天三顿白芋饭|环球热头条

2023-07-03 15:06:19 来源:个人图书馆-灵璧家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世纪60年代,我们淮北农村,群众以自芋为主食,可称为自芋年代。那时,我们这里流行着一段顺口溜:“白芋饭,白芋馍,离了白芋不能话。"

白芋,有的叫红芋、山芋、地瓜等,因为产量高、耐储存,备受青睐。每年秋季,生产队的土地大部分种的是白芋。白芋也是老百姓大半年的口粮。早饭,家家户户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白芋饭。一大锅白芋饭,一人盛上一大碗,孩子趴在桌子上,甜甜地吃。大人多是端起碗、走出门,左邻右舍聚在一起,对着初升的太阳。一边吃饭、一边山南海北、东家长西家短地聊着八卦。不知不觉,一碗白芋吃完了,面汤水也喝光了,剩下的小半碗白芋皮、白芋头随手往猪槽里一倒,到锅屋里,再盛一碗。回到门口,继续吃、继续聊。一顿早饭,不用馍、不用菜,吃得腹满肠盈、甜甜蜜蜜。

午饭,照例要吃点干的,但依然是白芋领大头。食材都是白芋干磨成的粉,有的用来贴喝饼,薄薄的、底焦上嫩,香甜可口。大人们配上辣辣的老盐豆、一顿饭下来,浑身暖暖的、头上漫着汗珠,舒坦极了。有的用面团在鏊子上滚成煎饼,我们这叫扒煎饼。这煎饼又薄又脆,动一动就撒渣,香甜可口。可以卷上盐豆干吃,也可以用汤泡着吃。来了朋友,实在没有菜,炒盘白芋丝,也能下酒。晚饭,好一点的人家,有时擀一顿豆面面条,就算改善生活了,一般人家,还是白芋饭。

每到起白芋的时候,家家都要提前把白芋窖挖好。白芋下窖是家庭的一件大事。白芋要精挑细选,有虫眼的不要,有伤口的不要,太小的不要。下窖的人手要洗净,不能喝酒。白芋下窖后,也非一劳永逸,要经常开窖检查,既不能受热,也不能受寒。要是谁家的窖子出了问题,这家子可就摊上了塌天大祸,因为这就意味着一家人大半年的口粮没了。

白芋从秧子栽下地,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刚发叶时很珍贵,小心摘些回家,白芋梗炒菜,叶子做“妈糊汤”。秧子长了,就开始小心地每棵割下一根分枝喂猪。起完白芋,白芋,作为口粮,当然要精心保管。除了下窖子的,其余的都切成白芋干,撒到地里晾晒,晒干了收起来。连白芋秧子也舍不得扔。收到场上,晾晒干,叶子捶成糠,和白芋梗一起收藏起来,就是一个冬季的猪饲料。这便是那个白芋年代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原本最普通的白芋却身价徒增。炒白芋梗,成为上等菜肴。白芋面窝窝头也成了稀罕物。一次在饭店里,上了一白芋面窝窝头,小孙子吃得非常香。吃完了,转过头问我:“爷爷,你怎么不吃?"我说:“当年,爷爷可是天天吃这种窝窝头啊,早就吃腻了两。”孙子说:“爷爷,你那时多么幸福啊!”我一面点头,一面笑着回答:“是的。”涌上心头的是苦涩夹杂着甜蜜的回忆。有道是:“有情饮水饱,知足菜根香。”

晏金福近照

本文作者为晏金福老师,1941年出生于安徽宿州灵璧县大路乡晏湾村,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作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磬乡文学》杂志主编,灵璧家园网文学版版主,灵璧著名作家,著有散文故事集《岁月悠悠》。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世界观焦点:诺基亚N1000_诺基亚n10 世界观焦点:诺基亚N1000_诺基亚n10

1、刚买的索爱sk17i有白色500万像素带LED补光灯持720p高清摄像侧滑全键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