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籁敦煌乐团。
演出现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演出现场。
庄子《齐物论》说,“天籁,地籁,人籁”。“籁”意指孔窍中所发出的声音:“人籁”,人所吹奏的声音;“地籁”是风吹孔穴的声音;“天籁”,则是神秘而庄严的存在。
8月11日,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在深圳滨海艺术中心为深圳乐迷们献上一场“万籁有声:《天籁,地籁,人籁》”音乐会。音乐会以“天籁、地籁、人籁”三大篇章,透过1600年敦煌与600年故宫两座文化丰碑演绎中华文化,并向文化遗产守护者们致敬。演出结束次日,南都记者专访香港天籁敦煌乐团创始人纪文凤、乐团艺术总监及驻团作曲甘圣希以及多位乐团乐师,听他们讲述莫高精神与狮子山精神跨越时空的传承。接下来,乐团还在广州、佛山、珠海三个大湾区城市进行了巡演。
01
香港90后年轻音乐人成立乐团
参考敦煌25个古谱创作数十首音乐
据相关资料,敦煌现存的492个洞窟中,与音乐题材有关的洞窟超过240个;壁画绘有乐伎3000多身、乐器4000多件、500多组乐团;敦煌壁画“反弹琵琶”“不鼓自鸣”……但敦煌音乐究竟是什么样的音符与韵律?却一直见画不见音,可观不可闻。它或是一种庄严而雄伟的音乐,如同大漠中的风沙,带着沉重和厚重的气息,抑或是一种婉转而悠扬的音乐,如同清晨的鸟鸣,带着宁静和温暖的情感神秘而不知。
纪文凤,香港广告界风云人物,金紫荆星章、太平绅士、原全国政协委员,一直热心文化与公益。她也是一个敦煌迷。“我10年去了敦煌14次,作为一个创意人,我佩服古人的超现实想象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睿智的艺术修养。”但纪文凤每次踏上归途都会有些许失落,“我很喜欢敦煌的壁画,画中有文化、历史、珠宝设计、建筑、军事、时尚,什么都有。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在敦煌的三维空间中,音乐舞蹈场景却只停留在画工,犹如捕捉摄影快门的一刹那,这就好像走进一个音乐厅却听不到东西,我便有个心愿,希望有一天可以将敦煌失传的音乐带回人间。”
于是纪文凤作为创始人成立香港天籁敦煌乐团,2018年5月25日,这支均由香港本土培养的90后乐团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首次亮相,百日之后,作为首个香港艺术团体在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前演出,被业界誉为音乐界的一股清泉。创团5年来,举办了数十场线上线下音乐会,乐团中的两位作曲家也参考敦煌25个古谱,创作了数十首不拘一格的原创音乐,实现了“古谱入音、古曲新传”。
02
重塑敦煌音乐
用赋格手法包装敦煌古旋律
敦煌音乐的魅力在想象中闪耀、在创新中重塑。在“万籁有声”音乐会上,深圳观众听到了《供花手》,那是敦煌壁画里的庄严神圣与韵律之美;还有《故宫》,在音乐里有建筑、有文物、有千里江山的壮阔、有四时流转的意境……
音乐会中所有乐曲均由乐团两位驻团作曲原创,创作灵感来自敦煌洞窟内之经变图与佛塑像,以及故宫的文物、建筑及其故事。同时,部分乐曲内容更取材自唐朝的琵琶古谱,并由多件仿古乐器演奏,是为“古曲新传,古谱入音”,创造出绵延细腻的旋律和丰富多彩的音色,激荡出和谐共鸣。
在谈及敦煌音乐时,更多的联想也都是佛乐、宫廷、礼制;以“竹板这么一打”开始的民乐演奏,更是鲜见。而在《水鼓子》这首以敦煌壁画为灵感的音乐作品,乐师就是打着竹板走上舞台,演奏起了古代人民生活的活色生香——耕作、玩耍、折柳、杂耍……
甘圣希,是乐团艺术总监,也是这首《水鼓子》的作曲。“《水鼓子》本来是敦煌25首琵琶古谱中的第17首,旋律淳朴且轻松,非常适合描述壁画中老百姓的日常。但是原曲只是一个简单的旋律,我用西方巴洛克时期常见的赋格手法,不同的音高、不同的时间点进入重复,就像音律在相互追赶一样,如此包装了这个古旋律。”甘圣希说。曲中运用了两种古乐器:箜篌和竹板。“箜篌是在壁画中常见的弹拨乐器,而竹板独奏开幕,就像是说唱艺人在说故事一般,而我们的故事就是音乐。”
除了《水鼓子》,在《阳关三叠》中,敦煌壁画之中常见的曲项琵琶、唐代笙以及埙组成了三重奏小品,在新曲《谢谢你的时间》中,甘圣希更是仿制了壁画中的古乐器“方响”,与琵琶、阮、笙等共谱优美的音色。
03
使用多媒体动画 加入导赏员的角色
用当代年轻人语汇演绎传统
此次音乐会还特邀中国首位竹笛表演艺术博士、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杨伟杰现场演奏,他兼任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我们不是把古老的东西搬过来,而是用当代年轻人的语汇去推广、演绎。”在杨伟杰看来,不同的人为了文化在做不同的事,这都是我们的使命感。“著名音乐学者黄翔鹏曾经说过,传统是一条河。千百年前的那些古谱是创作,几十年前有人破译,现在的人做的是演绎。”
杨伟杰介绍,2个作曲8个演奏者,这样的乐团编制在国内是少见,所用的乐器也与其他民乐团不太一样,“我们没有二胡、没有唢呐,这些都是更晚些时期才引入中国的。但我们又不是完全拘泥于敦煌壁画中的考古,尝试中西音乐风格、乐器等融合,将更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更丰富音色的和谐共鸣展现给观众。”
孔庆伟是乐团的新媒体设计负责人。来乐团前,他做的是《功夫》等电影的动画,而现在,他所需要的是如何将电影的动画效果放在舞台之上,“香港年轻人对敦煌、对中乐的了解是比较少的,包括我以前也多是听西方古典音乐的。我就不停地听、揣摩,用动画的手段让传统的壁画动起来,让年轻人能够喜欢。”
香港回归当年出生的郭栒曦自幼习中国笛子,在乐团内还会演奏箫和埙,“这些古乐器大家会比较感兴趣,我们会在演出的时候加入导赏员的角色,给观众介绍壁画作曲以及乐器。我们希望能凭借这些古乐器、新媒体效果,引导观众欣赏音乐的同时,更能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
04
跨越时空的交响乐
在广州、珠海、佛山等地奏响
今年,是香港天籁敦煌乐团成立五周年。“万籁有声:《天籁,地籁,人籁》”五周年音乐会主题围绕中华文化,透过1600年敦煌与600年故宫贯穿中华两千年历史,通过音乐与文物讲述千年“天、地、人”的关系。
音乐会的第二篇章是“地籁”。关于“地籁”故宫与“天籁”敦煌之间的因缘际会,纪文凤分享道,“敦煌和故宫是中华文化的两座丰碑,前者由公元366起经历10个朝代,接着就是故宫建于明清,正是一脉相承,将2000年的中华文化无缝衔接。”在音乐会的尾声,一曲“谢谢你的时间”将全场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致敬所有的文化守护者。返场环节,“狮子山下”熟悉的旋律奏响,更是狮子山精神与莫高精神的呼应,是来自香港对敦煌的致敬,是现代对传统的致敬。
敦煌与香港,虽相隔千里、相距千年,但有种冥冥之中的因缘际会。纪文凤认为,“敦煌是香港的前世今生,敦煌与香港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文化交流中心,多文化、多宗教、多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汇聚于此,也在不断催生新的文化。”甘圣希说,“九层楼大佛下穿梭的人们,是他们的流动成就了敦煌的奇迹。在香港,我们的九层楼就是那朵在金紫荆广场屹立的‘永远盛开的紫荆花’。”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座雕塑是敦煌研究院第一代院长常书鸿女儿常沙娜的作品。
在这跨越时空的交响中,一帮90后的香港年轻人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对音乐的热爱交织,呈现出一曲独特而壮美的艺术乐章,为中华文明的守护与再创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次深圳的音乐会只是乐团巡演的首站,接下来他们还前往广州、珠海、佛山等地,将香港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共鸣传递给更广泛的观众,让敦煌音乐在各地奏响。
“我希望我们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乐团,透过音乐去普及和弘扬敦煌文化和艺术。”正如纪文凤所说,“我最大的期望是,能够共同出心出力去守护‘人类的敦煌’和‘世界的故宫’”。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黄璐 赵炎雄
受访者供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