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 程是颉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据英国广播公司17日报道,印度“厕所革命”先驱、社会活动家宾德什瓦尔·帕塔克15日因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享年80岁。帕塔克设计了低成本的厕所,为无数印度人、尤其是女性解决“如厕难”问题,被誉为“印度卫生大师”和“厕所英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天,《印度快报》以“谢谢你,帕塔克先生”为题报道此事。印度总统德劳帕迪·穆尔穆在社交平台X上表示,帕塔克离世的消息“令人非常悲伤”。印度总理莫迪也发帖表示哀悼,称他的离世是“国家的重大损失”。
宾德什瓦尔·帕塔克 资料图高种姓出身,却和最底层同吃同住
印媒称,1943年,帕塔克出生在比哈尔邦哈吉布尔地区一个村庄的婆罗门家族。虽然出身高种姓,但帕塔克从小就意识到种姓制度的残酷。年幼的他发现祖母总在送货员走后往家中洒水以“除晦气”,大人们说这是因为送货员是“贱民”,走过的土地都受到了污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小帕塔克某天碰了一下那位送货员,在家中引发轩然大波,“受污染”的他甚至要被逐出家门。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长辈们换了一种同样可怕的惩罚措施——强迫他吞下牛粪和牛尿,因为印度教认为牛是神圣的。这件事给他幼小心灵留下创伤的同时,也让他开始反思印度社会的不平等。
后来,帕塔克从本科开始专攻社会学,于1985年获得印度巴特那大学的博士学位。为了做社会调研,帕塔克于上世纪60年代末到达利特人(印度贱民)社区,了解当时社会最底层劳动者“清道夫”的生活,和他们同吃同住。彼时印度卫生事业极度落后,厕所没有冲水设备,民众在街上公然如厕,“清道夫”必须徒手掏粪,他们需要在没有护具的情况下清理公厕与街道上的便溺,没有任何健康保障与尊严。经过深入接触,帕塔克不仅对他们产生深切的同情,还下决心要改变他们的境遇。
但帕塔克对底层的同情并不被家族所理解。由于帕塔克新婚不久就去接触“清道夫”,岳父对他的学业、事业深恶痛绝,将他称为“家族耻辱”,并表示“不想再看见他”,也后悔嫁女。
解决2000万人如厕问题
印媒称,虽然家族的厌恶令他深感难过,但帕塔克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1969年,他设计了一种造价低廉的双坑厕所,在储存粪便的同时还能将它们转换为肥料,极大改善农村卫生状况,解放成千上万“清道夫”的双手,也得到官方重视,当地政府与他签下200套设备的订单。一路上,他的妻子一直支持他,后来岳父也逐渐认可他的事业。
1970年,帕塔克创办非营利组织“苏拉布社会服务机构”,在全印建设超过150万个双坑厕所,解决2000多万人“如厕难”问题;印政府机关超过5000万套厕所也是基于其设计理念。1974年起,该机构在贫民窟、火车站、寺庙等地建造9000多间收费的多功能卫生设施,除如厕外还为人们提供洗澡、洗衣场所,部分设施甚至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价格为小便1卢比(约合8.7分人民币)、大便2卢比。
帕塔克在2011年接受采访时说,印度人没有为公共设施付费的习惯,不过由于涉及设施保养维修的成本,收费也是无奈之举。在过去数十年间,“苏拉布”在公共卫生领域方面的先进经验被阿富汗、孟加拉国、加纳、赞比亚、尼日利亚等十几个发展中国家借鉴。
向种姓歧视“宣战”
帕塔克是圣雄甘地的拥护者,立志效仿甘地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除了积极推动公共卫生事业,他名下的非营利机构开设过一系列职业培训项目,让没有机会读书的底层民众子女参与各类职业培训,比如裁缝、木工、电脑入门、家具制作等;他还专门在印度首都为“清道夫”子女开办过一家以英语授课为主的中学。必要时,帕塔克甚至会直接为穷人提供资金援助。
印度媒体称,帕塔克还是一名极富前瞻性的女权倡导者。正如印度电影《厕所英雄》所描绘的那样,以前印度女性不被允许在公共场所如厕,只能去很远的野外解决生理问题,甚至必须憋尿好几个小时。他的公益组织不仅为女性提供造价低廉的卫生设备,确保女性如厕的安全与隐私,还提供医疗及体检服务,并发放卫生巾等女性用品。1989年,帕塔克在拉贾斯坦邦组织100名底层女孩,在该邦一处庙宇共同进餐,因为低种姓人被禁止进入寺庙,此举不仅打破了文化禁忌,更直接向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歧视“宣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