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8月14日电(李自曼薛宇飞)“全淹了,今年秋收统计亩产可能要减少一半。”8月7日,返乡创业卖五常大米的李明(化名)对中新经纬表示。
近期,受强降雨影响,黑龙江五常市牤牛河、拉林河等流域沿岸地区受灾严重。
(资料图)
五常地处黑龙江省最南部,是哈尔滨市下辖九县(市)中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其水稻种植面积占黑龙江全省的十分之一,有“全国单季水稻第一县”之称,很多农民以种植水稻为生。
据黑龙江省五常市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0日发布的数据,初步统计,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250万亩,其中超100万亩不同程度受灾。
对农民而言,农作物受损可以通过相关农业保险获得相应理赔款。不过,在李明看来,保险理赔款有限。
投保农业保险后,农民究竟能获得多少保险赔偿?农业保险究竟能否在自然灾害来临后为农户减轻风险?
“保费交太少,不指望保险赔多少钱”
李明是土生土长的五常人,家住牤牛河边上。北漂几年后,李明选择返乡创业,一边承包土地种植水稻,一边帮助家里卖大米。
“牤牛河边上很多稻田,今年几乎三分之二被水淹,目前预计三分之一的土地要做好颗粒无收的准备。”李明无奈地说。
8月4日,牤牛河边村镇、农田被淹情况 受访者供图
说到具体损失,李明举例称,20大亩地(大亩,每亩约1200平方米)种植水稻,每年收入约6万元-7万元,扣除土地费用、水利费、电费、化肥、农药、油费、水果酵素、有机富硒费用、其他物品费用等,纯收入约3万元。但是经过这次大水,估计秋收纯收入最多1万元。
李明表示,尽管这边种水稻的农户基本都买了保险,但是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赔偿金很少。
“我们家有小亩地(每亩约666平方米),一亩地保费5元。我家是小亩48亩,损失小亩约12亩。都说赔不了多少钱,保费交得太少了……”李明说。
“一年受的灾,三年才能赚回来。”张大娘告诉中新经纬,自己承包的几十亩地,今年基本全淹了,损失大概在20万元。
同样住在牤牛河边上的张大娘家,每年的收入主要靠承包土地种水稻,卖大米。发水前,张大娘家刚给自家的稻田做了今年最后一次病虫害防治,等待秋收时能有好收成。但突如其来的洪水,让她猝不及防。
“洪水来时,不仅地被淹了,家里的水最高也有1米多,看着家里的家具、家电被冲得哪里都是。”张大娘说。
据张大娘介绍,这些年每年购买保险,每亩保费5元。每年秋收时,保险每亩能返还10元。今年这么大的水,如果还是每亩赔10元,肯定弥补不了损失。
为什么农户投保的农业保险每亩保费只有几元,农民能获得多少赔偿?
中新经纬从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下称阳光农险)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阳光农险今年在五常地区承保水稻种植保险10.7万亩,保费收入267.4万元,提供风险保障5027.4万元。种植险保费由四部分组成,分为中央财政补贴(45%)、省级财政补贴(25%)、县级财政补贴(10%)、被保险人承担部分(20%)。中央及省级补贴由省财政厅统一拨付到县(市、区)级财政,县(市、区)级财政将中央、省级、县级财政补贴汇至公司账户,以上三级补贴为公司正常保费构成部分。政府财政补贴对减轻公司赔付压力没有影响,保险公司一般通过再保险等形式来分散风险。
对于保险理赔的标准,阳光农险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经纬表示,根据行协统一条款规定,保险水稻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计算赔偿方式分为全部损失和部分损失。全部损失指的是损失率达到80%(含)以上的,按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水稻对应生长期的每亩最高赔偿金额计算赔付。部分损失指的是损失率达到30%(含)以上的,但未达到80%(不含)的,按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水稻对应生长期的每亩最高赔偿金额及损失率计算赔付。
对于赔偿可参考的实际金额,阳光农险并未透露。专业农险公司业务部经理赵峰(化名)告诉中新经纬,其所在公司的水稻种植成本保险500元/亩左右,完全成本保险(覆盖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农业保险,包括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1100-1300元/亩。具体赔付按照水稻不同生育期(具体日期)相应比例进行赔付。
交完保费却不知道承保公司是谁
张大娘表示,因为保费并不贵,所以每年就自愿缴纳了。
李明每年对买保险也并不上心。今年的保费是他的父亲去生产队队长那里缴纳的,只是交了钱,没看到父亲带回来保单。
当被问起相关保险是由哪家公司承保时,张大娘和李明都表示不清楚。随后李明去询问父亲,父亲也表示不清楚。
带着疑惑,李明找到了屯里生产队负责登记办理保险的负责人。李明从该负责人处了解到,承保保险公司是阳光农险。
“稻田被淹后,屯里的人大都只是被动等待,没有想过要去联系保险公司,也不知道如何联系。以往都是保险公司给多少,我们拿多少,也不去追问。”李明略带沮丧地说。
不清楚保险公司是谁、不懂理赔条款就“迷糊”投保的不仅仅是张大娘和李明。今年遭受“烂场雨”影响的河南地区种植小麦的农户中,有多位农户在向中新经纬反映保险理赔问题时,也曾表示并不知道自己买的农业保险是哪家保险公司承保。
“我们家每亩赔付6.2元,家里亲戚的地每亩赔了20多元,比去年多一点。赔款都是由村里统一发放。大家拿到钱只会计较钱多少,很少有人去问保险公司。”河南地区小麦种植户王阳(化名)说。
对于为什么会出现农户没有拿到保单的情况,阳光农险相关负责人对中新经纬表示,农户在办理种植业保险时,由村民委员会统一组织农民集中投保,因此,保险单只发放到村民委员会,后附保险单分户清单,并不下发到被保险人手中,核保通过后,公司会向被保险人发送短信提示,告知投保成功,并提示关注全国农险平台微信公众号查询、下载、验真电子凭证。
赵峰告诉中新经纬,农业保险一般为集中投保为主,但是统一组织投保也要经过被保险人签字确认。土地承包大户或者农业合作组织会存在单独购买的情况。
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对中新经纬表示,《农业保险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农业保险可以由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行投保,也可以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因此,农业保险由村里统一组织投保这样的做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农民对具体事宜不清楚反映出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相关工作做得不细致,存在不足。
李明告诉中新经纬,每年都是保险公司来人后,村民们去大队统一交钱。买医疗保险时,保险公司和屯里相关负责人有给大家组织过培训相关保险知识和保险保的具体内容,买农业保险没有给培训过。
李文中进一步指出,《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第六条又规定:“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可以组织投保人、被保险人召开宣传说明会,现场发放投保险种保险条款,重点讲解保险责任、责任免除、赔款处理等内容。”显然,如果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按要求认真宣传了农业保险政策,承保时认真讲解了保险条款并对投保情况进行了公示,参保农户显然不应该对具体事宜不清楚。
“迷糊”投保下,农民如何能获得合理赔付?
“由村里组织农户统一投保,是目前小规模农户投保比较实际的方式。因为每一个农户自己投保,保险公司没有那么多的工作人员,何况在农户多、面积广、时间紧的情况下,考虑到成本控制,很难实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对中新经纬说。
目前,张大娘和李明已经将自家水稻被淹的情况上报给屯里,屯里也已经上报给保险公司,但赔付金额还未公布。
据央视网消息,目前,黑龙江正在全力抢险救灾。多个农业专家组奔赴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积极开展自救,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相关保险公司农险客户经理表示,其所在公司现在正处于取证阶段,农业保险有一个(起止)时期,其所在公司保险(截止日期)是9月30日,(所以)9月初的时候,该公司和市里的农业专家对其承保的乡镇进行实地测产。
但实际测产定损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赵峰对中新经纬表示,在给农田测产定损时,农户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的损失可能会跟保险公司测算的有差异。
庹国柱指出,农民由村里统一组织投保,除了上述弊端之外,特别是大面积遭灾情况下,也不能够做到“定损到户”“理赔到户”,而只能“定损到村”由村里“按户理赔”。只有当损害损失面积很小情况下,才可能“定损到户”“理赔到户”,根据户的损失定损。以村为单位定损和理赔,容易出现“平均赔付”的情况,这就常常引起农户的不满。特别是受损严重的农户觉得自己吃亏。
保险公司如何才能给农民相对合理地赔付?
在庹国柱看来,“合理赔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严格说来农业保险绝对的“合理赔付”做不到。一般情况下是分别在两种情况下操作赔付。第一种是,种田大户单独投保,单独理赔,相对公平一些,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损失也是单独定损和理赔的。不过一般情况下是将局部面积损失平均在整体经营面积上。这可能与投保农户的预期不一致,让农户觉得“不公平”。第二种是,在以村为单位投保后,部分农户的损失也要在全村面积上平均分摊,最后计算的赔付额一定会小于实际损失,再加上全村的损失赔付基本上是在农户中平均分配的,农户就会觉得“不公平”。
庹国柱说:“我们目前还做不到按地块投保,也按地块理赔。因为目前我们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都达不到。最多在以村为单位定损后,村里给农户分发赔款时,根据不同农户受灾轻重,赔款也适当区别一下。但这样做,也可能遭到其他村民的反对,‘不患寡而患不均’。”
庹国柱表示,受各种因素和条件影响,农业保险实现严格意义上的精准理赔还比较困难,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明确理赔标准、规范查勘定损、强化监督引导、加快农业保险科技建设、转变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在转变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方面,一是转变产品模式,进一步加大对指数类、价格类、区域产量类、“保险+期货”类农业保险业务的探索;二是转变赔付模式,重点探索对重灾造成的高损失进行赔付,以及探索对规模化生产经营农户的赔付;三是转变补贴模式,农业保险应加大对规模化生产经营者的支持力度,并通过专属产品研发、加大补贴力度、提高保障程度等方式予以落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