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燃烧了六天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15起森林大火,终于被陆续合围扑灭。气象与林草、森林消防、森林公安、医疗等多部门通力合作,为打赢这场攻坚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资料图】
行动快 前后方配合有序应对
8月6日晚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满归镇和阿龙山镇出现火情。由于该地区气温较高,风速较大,火势持续蔓延,呈多点集中暴发态势。
火情发生后,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志捷多次连线呼伦贝尔市气象局了解最新情况,并通过电话对防灭火气象服务进行部署,要求密切监视火情,强化灭火服务,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准备和信息报送工作。自治区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海波奔赴火场一线,深入数个火场了解火势情况,现场指导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8月8日,呼伦贝尔市气象局启动防灭火气象服务四级应急响应,各部门、各单位24小时值班值守,市气象局领导带领预报服务人员,连夜赶赴阿龙山前线指挥部,向其提供卫星遥感火情图、火场实况、逐3小时至未来12小时预报等服务信息。
针对此次扑火气象服务保障,自治区气象局多次召开天气会商,加强火情研判,密切监视天气形势,气象部门三级联动配合、分工协作,对林火着火点及易发区进行连续动态监测,提供火场位置、明火面积时空变化信息,派出高性能增雨飞机,并组织14人技术团队赶赴呼伦贝尔市,联合开展森林防灭火人工增雨作业,全力做好火场气象服务保障。
在自治区气象局的统一部署下,8月7日,根河市气象局3名业务人员组成应急气象保障分队第一时间到达火场前线指挥部,了解地形地况,在距火场4公里处架设移动气象站,布设地面人工增雨装备,逐小时通过卫星电话向前线指挥部、市气象台报告移动气象站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监测信息,为防灭火前线指挥部安排部署火灾扑救提供及时、科学的决策依据。
转机到 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万里无云,心急如焚!”这是驻守火场附近的一线增雨作业人员前些天的心声。尽管密林间灌木丛生、早晚温差大、偏远无信号,大家仍然咬牙坚持蹲守。因为他们深知,扑灭火,太需要一场“救命雨”了。
在“等云”的日子里,气象部门加密火区气象监测,持续接收处理卫星遥感监测图,发布火情监测报告19期。域内天气雷达加密观测,值班人员密切监视火区云系演变。
“火场最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时候下雨,另一个是风向风速何时有突变。气象预报信息的精准和简洁,更利于我们进行及时高效的决策部署。”大兴安岭林业信息中心主任白文彬说。
“预计12日11时前后火场开始有降水!12日至13日,火场降水以小雨为主。”火场气象信息专报显示,转机终于来了。
12日上午,伴随着增雨飞机的呼啸和增雨火箭的轰轰鸣响,空地联合增雨作业开始了,雨水洒向茫茫林海。增雨飞机作业6架次21小时,地面火箭作业9点次。当日11时50分,阿北二岔火场开始降雨,降雨范围慢慢扩大,逐渐覆盖整个火区。截至13日夜间,阿北二岔应急移动气象站附近地区累计雨量达36.5毫米。
降雨后,扑火大部队得以从火场撤下休整。“多亏你们上山支援,下了雨,火势就能得到控制。”森林消防员用黢黑的手紧紧握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的手说。
“感谢气象部门主动担当、积极作业,作出突出贡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火灾预防监测中心主任许传德在13 日的联合会商上对气象服务作出肯定。
(作者:高菲 余亚庆 徐玉强 刘伟 责任编辑:蒋芷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