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高校学子“三下乡” 齐绘多彩乡村图鉴(主题)
超万支“三下乡”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副题)
【资料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郑若彤
今年暑假,广东已有逾万支“三下乡”队伍在全省开展行动,100个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示范项目把专业知识和青春创意带进田间地头。他们用实际行动和课堂所学,为当地人民更美好的生活播洒汗水。他们有的将目光聚焦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有的全心全意为乡村发展创造经济实效,有的致力于为乡村学校带去特色课堂……他们怀揣热情,将青春播撒在乡村的大地上。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华彩锦韵”团队调研中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客韵仙坑”团队直播间海报
“青衿萤火”社会实践队与孩子们共同绘制墙绘图/受访者提供
古老与年轻的碰撞
助力传统文化振兴
今年,不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聚焦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遗产,在调研和实践中了解传统文化发展瓶颈,提供建设性意见,亲身投入到文化传承工作中。“‘华彩锦韵’成立的初心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为非遗发声,我们希望尽我们所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华彩锦韵”实践团成员吴偲琳表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变革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优秀的文化受到冲击,例如瑶族的长鼓舞、排瑶民歌,这些表演技艺受到不小的冲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华彩锦韵”团队队长吴偲琳提到:“瑶族长鼓舞急需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瑶族长鼓制作技艺迫在眉睫。”因此,“华彩锦韵”团队前往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进行相关调查研究。
他们探访了排瑶手鼓创始人“阿吊哥”,到他的工作室参观交流,亲身体验了长鼓的制作工序;通过拍摄视频、设计文创产品和打造“网红”品牌等方式对瑶族传统民族乐器长鼓及其相关文化活动进行宣传。“调研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热情的大姐,她的理想是让长鼓及其文化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油岭村,走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这次交流让我们深感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大学生,我们拥有更为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应该尽己所能为当地非遗文化发声。”吴偲琳说。
广东金融学院“逐韵瑶谣碧空传”团队的大学生们也怀揣热情踏入清远市三排镇油岭村,悠扬的瑶歌、秀丽的景色、勤劳淳朴的瑶族人民令这群年轻人心驰神往。队员黄漫娜表示:“排瑶民歌不仅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民俗习惯,还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表达方式展现了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他们瞄准了排瑶民歌这一传统音乐形式进行调研与宣传,并拍摄了非遗传承人演唱瑶歌和教学的视频,方便后续学习和宣传;还把村民和非遗传承人们的沟通交流进行拍摄,便于剪辑成纪录片。
直播带货促农产品销售
实地宣讲助贫困学生入学
“直播带货”对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不少大学生利用自己对互联网与新媒体的了解,帮助贫困乡村推广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河源市仙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客韵仙坑”团队选择到仙坑村进行暑期下乡实践,在当地开展助农直播活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拥有10万+粉丝的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抖音校园网红博主“jasmine金茉”和团队进行了近3小时的助农直播,宣传农家大米、康禾贡茶、农家蜂蜜等特色产品,最终该直播间获得超5.2万的点赞量,卖出蜂蜜、茶叶、民宿等当地产品或服务,为当地特色产品提升了知名度。
有些乡村困难家庭对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还不够了解。“甚至根本不知道高校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基于这种情况下,我们团队此次‘三下乡’的主题是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广东金融学院“筑梦助学”队成员郑淇元介绍,他们通过深入广东乡村走访调查、发布推文、运营公众号以及其他公众平台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扩大资助政策的普及和影响力度,帮助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他们将所学与实践结合,为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子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实现人生梦想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今年盛夏的乡村课堂里,大学生们站上三尺讲台,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广州华商学院“青衿萤火”社会实践队依托红军小学特色,为当地的孩子们开设了专项系列课程。他们开设“红色运动会”“祖国旗帜在我心”“红色小小宣讲员”“退伍军人分享会”等一系列爱国教育课程。同时,团队还邀请“广东好人”等优秀代表参与快闪活动,共同演唱《歌唱祖国》,为祖国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青衿萤火”社会实践队开展了“红色印记,蓝康精神”主题墙绘活动,完成5幅主题墙绘。潭王村原旧墙经过实践队志愿者改造,成功转变为红色文化特色墙,富有特色的主题墙绘坐落在潭王村舍,形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墙壁文化风景线。
100个突击队今夏出征
惠利乡村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今年,广东有100个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优秀示范项目在全省开展实践活动。据了解,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是一个为期三年的社会实践项目,旨在通过推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促进广东的高质量发展,每年组织动员不少于3万名优秀大学生入县下乡开展突击队行动,选聘不少于1000名具有较高专业学术水平、具备较强资源链接能力、有深厚群众情怀的专家学者作为突击队导师。
在实践过程中做出实效,惠利乡村,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使命所在,不少高校也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今年,汕头大学共有17个团队的项目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项目并已进入实施阶段。汕头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郭功星表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同学们展现才干、促进全面成长的重要的实践舞台。“同学们从校园走向社会,走进乡村,要保持谦虚的心态,带着问题去调研、去走访,去实践。”郭功星说。
今年,广东医科大学15支突击队的200多名师生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为指引,深入东莞、化州、清远、湛江的田间地头。他们开展莞香种植帮扶服务、推动产销对接、文化传播行动,推动莞香结香技术示范基地落地建成,为沉香博物馆游客引流超过20%;他们调研橘红产业现状,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设计、制作化橘红衍生产品;他们探索“瑶族文化+瑶药应用+药膳食疗”体验之旅,弘扬瑶药价值;他们以海洋医药研究院科学研究为基础,将实验室建在乡村,以水藻混养助力海洋生态净化,密集养殖带来的水污染、产量下降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大学生们在行动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将课堂所需与药理、药膳、中医药普及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来源:羊城晚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