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门 > 正文

权威、门槛、移动APP-----另一个角度看刀郎

2023-08-07 21:52:39 来源:凭海驭虹

如果没有十年前一众音乐"权威"毫不客气的批评,哪有蛰伏十年后《罗刹海市》的一鸣惊人?


(资料图)

如果十年前,那些音乐"权威"都不去批评刀郎的"口水歌",而是一片夸奖赞美,那今天的刀郎还会是你心目中的刀郎吗?简直不敢想象。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说音乐“权贵”嫉贤妒能,打压底层音乐人,那是想多了。

十年前的那些所谓的"音乐权贵",无论从那个角度看,即使刀郎的歌再流行、卖得再好,他再有才华,也不能撼动他们在音乐界的地位和权威,哪来的嫉贤妒能啊?

十年前他们批评刀郎"口水歌"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十五年,这批评我认为没有夸张的成份,正是刀郎开了"口水歌"先河,让中国流行音乐“老鼠爱大米”式"口水歌"一片!"权威"批得好,批得及时、一点没错!

但在普通民众人眼里,这是嫉贤妒能,甚至是合谋及联合打压底层音乐人,就如同在单位里,班组长或主任或厂长处处与他过不去一样,这种代入感让许多歌迷共情得一塌糊涂!

刀郎退出音乐界后,一蛰伏就是十年,期间广泛阅读,厚积薄发,终于跨过"口水歌"门槛,创作出《罗刹海市》,具有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之美的歌曲,可谓脱胎换骨!

而十年前,本人正是从口水歌热潮中听到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再加上赵本山在春晚小品中的引用搞笑,让本人对刀郎及其作品产生很不好的印象,只是这几天,打开自媒体,各平台都在说刀郎,形成现象级话题,甚是好奇,才重新欣赏他新创作的歌曲,感觉与十年前口水歌相比,刀郎已涅槃重生!

我喜欢罗刹海市,是它的歌词及曲调中的古典之美,但媒体却是一片"报仇""复仇"字眼,还将歌词一一对应,对号入座,真别说,"那又鸟,那马户,那转腚",像那么回事,但刀郎从不置可否,也不发表评论,他的好友也说刀郎不是那种人。是啊,刀郎蛰伏十年,念念不忘对其批评的人,然后憋出大招,从聊斋志异中找到灵感,对权威骂个痛快淋漓!如果刀郎是这种格局,那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会越走越宽?

时代不同了,十年前,有艺术天赋的人要想成名成家,只能依靠极少数的平台,比如央视舞台尤其是春晚,以及各项官方组织的比赛,所以那时歌手要成名成家,权威说话体现出很大的权重和份量,成名有很高门槛。而十年后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普及,各类短视频及音乐 APP 拉低了音乐人成名成家门槛,只要你有艺术天赋,都会给你施展才华机会,并让你获得山呼海啸般的支持和巨量粉丝的拥戴。十年前,刀郎可以念念不忘权威"打压",可以怀才不遇,可以创作类似的"罗刹海市"去"报复"去"报仇",但十年后的今天,在短视频时代,在权威话语权日渐式微年代,再对过去的恩怨念念不忘而不抱持"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的宽容心态,却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方式进行"报复",那这样的格局,就不敢苟同了。

总之,从十几年前音乐权威批评的口水歌,到现在刀郎拿出来的一首首有中国文学古典美和底蕴的、不亚于周杰伦的作品,才走对了方向,一个重新改变形象的、厚积薄发的、重新崛起的刀郎,才是我们欣赏的刀郎,我们愿意看到他更多的、更富有中国文化和文学底蕴的歌曲,而不仅仅局限于罗刹海市式的"骂"权威的作品。时代在不断进步,正如共享电动车出来了,人力三轮消失了,短视频 APP 出来了,权威决定艺人的生死门槛消失了,我相信以前批评过刀郎的人在听到刀郎今天的歌曲后,一定会欣赏他称赞他,高晓松就说,"说的是我吗,无所谓啦,我喜欢听刀郎的歌"。那英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刀郎先生造成的困扰和伤害,如果有,我在此道歉。对音乐的认知和表达,个人和时代都在进步之中。刀郎的《山歌寥哉》每一首我都反复听了,他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令我敬佩,他的歌好听!”

相信刀郎也一定会跳出十年前的恩怨,创作出更多像周杰伦、汪峰、李健一样励志、唯美的经典歌曲!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polybag是什么材质(polybag) polybag是什么材质(polybag)

1、大概意思:用的是标准纸箱。2、还是大号的塑料袋。本文到此讲解完毕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