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门 > 正文

创新驱动的背后,如何来看四环医药的价值? ​

2023-08-01 12:05:48 来源:格隆汇·港股那点事

近年来,随着创新研发技术快速迭代升级,中国创新药企逐步在小分子药物、单抗、ADC和细胞治疗等领域展现出能与国际头部药企长期匹敌甚至超越的竞争力,许多具有同类首创(FIC)或同类最佳(BIC)潜力的创新药物开始在全球市场蓄势待发。

这一大环境下,创新药行业的投资逻辑更加清晰了起来。那些拥有独特技术创新实力的创新药企,更有机会获得业绩弹性和成长爆发力,在全球市场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和影响力,迎来价值增长。


【资料图】

笔者留意到,近日国内老牌药企四环医药宣布,旗下聚焦于创新药板块轩竹生物的两款自研大分子1类创新药KM501、KM602分别成功完成I期临床试验首例患者给药并进入I期单药爬坡研究阶段,均在国内外处于领先阶段,展现出BIC及FIC药物潜质。

在生物医药开始呈现复苏态势的2023年,我们或许应当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四环医药的价值。

1、创新是破局与突围的关键

技术创新是创新药企保持竞争力和不断取得突破的“硬道理”。

从近五年上市的1类中国创新药的销售表现来看(去除疫苗和新冠药物),2022年销售额超过排名靠前的创新药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均是显现出FIC/BIC潜力的品种。

这类创新药物一方面能够填补现有治疗方法的空白,为患者提供更优疗法,具备更高临床价值。另一方面更能彰显出治疗地位的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激烈的市场竞争,从中脱颖而出。

目前,市场已经为这类创新药物的商业价值给出了有力支撑。

例如,泽布替尼作为中国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抗癌创新药,优异临床数据的支撑使其成为全球CLL治疗中的BIC产品。2022年泽布替尼全球销售总额高达38亿元,其中美国市场的收入就超26亿元,增长超两倍;全球FIC药物PD-1/CTLA-4双抗卡度尼利单抗在上市不到半年时间,销售额快速达到5亿元,销量强劲增长的背后展现的是市场对于FIC产品疗效和稀缺性的肯定。

不难判断,具有FIC或BIC潜力的创新药物更容易吸引全球市场的目光,打开创新药企的业绩增长点。

按这一逻辑,KM501、KM602两款创新药物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为轩竹生物在创新药市场的竞争中增添了一分底气。

其中,KM501是国内外首个完全敲除岩藻糖的双特异抗体ADC药物,其独特的创新机制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降低脱靶毒性,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信号,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展现出成为BIC的药物潜力。

另一款KM602是国内首个CD80 Fc融合蛋白类产品,可以明显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产生长效的免疫记忆反应,阻止肿瘤的复发。从竞争格局来看,在国际市场上仅有一款同类产品处于临床I期研究阶段,国内市场还没有厂家申报,KM602有望成为同靶点的FIC上市药物。

由此,回到商业潜力上来看,随着日后临床进展的顺利推进,两款创新药物或同样有着值得期待的商业化市场空间。

2、商业价值的长期增长锚点

将视角拉长,中国药企面对全球市场是发展壮大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创新是关键,然而却不是唯一的驱动力。

对于创新药企而言,能够源源不断输出具有FIC/BIC潜力的产品,并成功兑现创新药物的商业化价值,才能推动其实现长期的价值增长。这一点在轩竹生物的身上已有了良好的体现。

一方面,轩竹生物依托于独立完整的高水平小分子及大分子创新药自主研发体系,打造一条超25款候选创新药产品管线,拥有多个FIC/BIC产品,已成为目前国内乳腺癌领域管线布局最全的平台之一,为公司提供多元业绩增长点。

其中,氟维司群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在研1类创新药吡罗西尼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一线治疗、联合氟维司群的二线治疗等多个产品已进入临床后期阶段,迈向收获期,即将为后续源头创新产品研发的持续推进提供良好助力。

另一方面,不同于其他创新药公司,轩竹生物在商业化方面拥有先天优势,其背靠母公司四环医药的丰富渠道资源,有着体系规模化的商业化能力,能够在创新药物上市后实现快速放量。

同时,轩竹还与上药新亚、正大天晴康方、SignalChem等公司达成合作,借助国内外知名制药公司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品商业化。

可以想象,随着创新产品不断迈向商业化阶段,轩竹生物基于先天的商业化优势,业绩有望快速兑现并反哺后续管线投入,实现正向循环。

3、小结

总体而言,轩竹生物已展现出在创新药行业中应有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轩竹生物目前也正稳步推进A股的上市进程,进一步探索更多可能性。

在笔者看来,市场对轩竹生物的认可,也是对其母公司四环医药的肯定,四环医药也将享受轩竹生物成长所带来的价值,不断激发增长潜能,持续实现价值升维。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