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界面新闻编辑 |
依靠单一的IP效应赚钱已经不是虚拟人公司理想的商业模式了。在元宇宙的火热逐步退潮之时,虚拟人也需要更大的想象空间,消费级产品继而成为业内公司吸引B端客户的重头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入局较早的虚拟人公司魔珐科技于近日推出了三款超写实3D虚拟人产品,包括虚拟人视频AIGC平台、虚拟人直播AIGC平台以及虚拟人服务AIGC平台。在2021年的采访中,魔珐科技创始人兼CEO柴金祥教授就告诉界面新闻,他们从成立之初就想建立三维虚拟内容智能协同云平台,有了一些B端的合作案例后,公司开始探究如何将虚拟内容的一体化制作进行工业化和平台化。
此次发布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公司上述想法的产品化成果。成立至今,魔珐科技打造过卡通虚拟人、虚拟主播等,为人熟知的一个IP是虚拟偶像翎__Ling,曾代言过多个品牌。但超写实三维虚拟人AIGC的一个难点是缺乏高质量三维内容数据,经过五年多的时间,魔珐才具有工业化生产超写实虚拟人模型、绑定、动画、声音等能力。
事实上,这次推出的产品瞄准了企业用户较为实际的需求——通俗来说,视频、直播和AI员工。其中,“魔珐有言”虚拟人视频AIGC平台用于规模化地生产视频内容,“魔珐有光”虚拟人直播AIGC平台支持AI实时驱动的3D超写实虚拟人直播,服务的对象是品牌、达人、MCN等;“魔珐有灵”虚拟人服务AIGC平台则为企业提供AI虚拟人服务,例如生产虚拟导购、虚拟销售、虚拟HR。
虚拟人的商业模式一直是行业长期讨论的难题。柴金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IP是做内容,企业服务则需要消费级的产品,赚钱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就这次发布的三款产品而言,魔珐科技的战略是用它们来服务企业应用场景。一种打法是聚焦KA赛道,这一过程中跨越了电商、品牌、市场或者产品部门;另一种打法是“魔珐有言”这款消费级产品,聚焦单点。
但在虚拟人生产技术的突破之外,市场的接受度决定了行业能否摆脱单一的IP营销变现路径。今年以来,AIGC的火爆促使企业拥抱AI,这无疑对于市场教育有一定的助力作用,此外,虚拟人公司的确看到了企业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催生的需求。
柴金祥认为,3D虚拟人是和视频一样的内容载体。在这样的思路下,他们认为,企业可以利用虚拟人升级日常运营中产品宣传、商务沟通、品牌营销、市场销售、内部培训、企业形象宣传等环节,例如用虚拟培训官替代文档,以视频化的方式培训员工。
从行业来看,更多玩家同样意识到了虚拟人在B端市场的机会。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16日,中国虚拟人相关企业总量已经超过6000家。
一方面,大厂角逐数字人市场的趋势愈演愈烈,百度、360、商汤等公司陆续推出数字人平台和产品;另一方面,不少居于幕后的创业公司开始发布更落地的虚拟人方案,例如和MCN机构合作推出行业产品。
这是否意味着虚拟人开始走向B端应用的分水岭?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在产品化的趋势下,虚拟人企业在成本、服务上的比拼会比以往更加残酷,商业模式的确立也更为迫切。
天眼查信息显示,2018年成立至今,魔珐科技共完成四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五源资本、软银愿景基金等知名机构。柴金祥在采访中透露,魔珐科技在产品路径上不分B端、C端,都是消费级产品,但考虑到市场的差异,在商业模式上,公司在国内以B端的SaaS为主要收费模式,此外还有增值服务;之后公司也会在国外推出产品,走C端收费的模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