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走进陈炉古镇 感受“渭北瓷都”的独特魅力

2023-09-08 10:04:57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铜川9月8日消息(记者侯凯奇 实习生谢欣怡)夕阳西斜,温柔的暖光从天空洒下,照映在层层叠叠的瓷器上,暖色调将瓷器釉面的质感调配的恰到好处,让人仿佛看到一幅绝美的油画。

夕阳掩映下的陈炉古镇(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墙壁是瓷的,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连地面也是瓷片儿竖着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站在贾平凹笔下的陕西省铜川市陈炉古镇观景点,罐罐垒墙,瓷片铺路,别有一番风情。


【资料图】

9月6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陈炉古镇,感受传统手工艺人的风采以及当地探索出的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陈炉古镇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东南部,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因陶瓷发展而留名。“陈炉陶瓷烧造历史长达1400年,炉火一直不断,创造了世界同一个地方陶瓷烧造时间最长的纪录。”王家瓷坊第六代传人王战军介绍说。陈炉古镇素有“渭北瓷都”之美称。“炉山不夜”壮丽奇观,生动概括了陈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

“陈炉人特别注重瓷器的质量,残次品都被用来装饰自己的家园。”讲解员介绍。勤劳节俭的陈炉人把各种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或缺憾产品变成了建筑材料,用来建设、装饰自己的家园,久而久之,形成了“罐罐垒墙、瓷片铺路”的独特村落风貌,古朴鲜活的陶文化小院,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陈炉古镇王家瓷坊第六代传人王战军正在介绍陕西老碗(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和土为坯,转轮就制”,一转就是千年。陈炉陶瓷生产的工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属最原始的手工工艺,是古陶瓷的活化石和活标本。王战军介绍耀州瓷代表性瓷器时说:“这把壶很有灵性,说是壶,却找不到壶盖。倒流壶的注水口开在壶底,注水后翻过来壶里的水却点滴不漏。”作为陕西乃至西北最大的制瓷窑场,陈炉古镇被誉为“东方古陶瓷生产活化石”。

“大家可以看一下耀州窑陈炉窑址文化层示意图,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陈炉人烧制瓷器悠久的历史。”讲解员介绍,时至今日,村子里大多数人依旧从事着瓷器作坊的工作。

村民正在瓷碗上绘制图案(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在王占军的王家瓷坊,有人在制配,有人在已经成型的瓷器上描绘美丽的图案。“他们都是村子里的人,每天没有农活的时候就来这儿打打零工,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元的收入。”王占军说。

近年来,在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大背景下,经过不懈努力,陈炉古镇先后取得了一系列荣誉和称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列为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并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吴欢喜在成为陈炉古镇讲解员前还是一名在陈炉陶瓷厂门外摆摊修鞋的鞋匠。耳濡目染之下,吴欢喜对陈炉瓷器越来越了解,也打心底地喜欢上了陈炉瓷器。“我在镇上生活已经30多年了,我想把这些文化和耀州瓷器的魅力展现给游客。让他们走进陈炉、认识陈炉、了解陈炉、爱上陈炉。我要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吴欢喜说。苦学陶瓷理论,查阅古籍资料,11年来,他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向一批批的游客讲述陈炉故事。

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高强洲表示,“陈炉是以耀州瓷文化为根脉的千年古镇,所以我们以耀州瓷为对外展示的‘名片’,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陈炉古镇(央广网记者 侯凯奇 摄)

近年来,陈炉古镇积极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游客中心、改造提升道路水平;强化非遗专业建设与人才培育,传承手工工艺,讲好古镇故事;以数字化展示中心为依托,通过声光电技术,将文化传承、制瓷工艺、陶瓷制品展示给游客。

在景区的旅游助推下,镇上的瓷坊发展到26家,带动了劳动生产与销售配套,助力周边村民脱贫致富。据统计,截至2023年8月底,陈炉古镇景区接待游客41万人次,基本与2019年同期持平。

“我们家乡山上有宝贝,揭开山皮遍地都是宝,靠山采土制泥做瓷器。我是瓷坊的第六代传人,我希望把耀州窑的制瓷工艺一代代传下去,让陈炉的‘炉火’越烧越旺。”王战军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杨坤新歌被指反击刀郎,歌曲封面出现“马户”,是巧合还是想太多 杨坤新歌被指反击刀郎,歌曲封面出现“马户”,是巧合还是想太多

近日,歌手杨坤发了一首名叫《白驹过隙》的新歌,由于歌曲封面设计极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