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行业总产值达4万亿元,14款国产1类新药获批。” 7月6日,“2023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生命健康产业推介会暨第七届国际生物医药(杭州)创新大会”在杭州钱塘新区召开。施一公在会上指出,我国医药产业有机遇也面临新挑战,而最大挑战就是原创基础研究能力不足。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施一公强调,所有科研的基础、最终核心都是基础研究。最尖端的科技也是在基础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以后才形成技术,而技术还要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化才能够形成产业。由此可见,推动科研发展的最终推动力还是“从0到1”的原创突破。
在施一公看来,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医药发挥重大作用的一个世纪,仅2022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投资额高达217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3000亿美元,生物医药产业机遇巨大。“面对生物医药巨大的市场机遇,我们要不断加大原创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他认为,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生物药领域的应用、重组抗体技术、小分子抑制剂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药物偶联物技术、治疗性基因编辑技术、细胞治疗技术、新型药物递送技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技术和脑机接口技术是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值得关注的十大领域。
浙江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至今挂牌满六周年,其范围已从舟山片区扩展至杭州片区、宁波片区、金义片区。各片区已累计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477项,全国首创149项。
活动当天,现场发布了《2023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制度创新优秀案例》和《中国新药创新榜单-中国ADC抗体药领域》,激励浙江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区块对标国家先进规则、规制,以企业诉求为导向,推进制度先行先试。
责编:齐钰
主编:田茹
校对:陈龙飞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