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绝伦的首饰龙。(赵用 摄)
(资料图片)
看龙舟,来温州。6月17日,温州龙舟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成为我市的网红“打卡地”。
作为在杭州亚运会期间,展现温州龙舟文化特色的主题场馆和重要窗口,温州龙舟文化博物馆里都有哪些精美的藏品?哪些好玩、有趣的体验项目?日前,记者化身“亚运体验官”,来了一次“尝鲜”体验。
走进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跃屏而上的画面,这幅《龙池竞渡图》是由元代温州著名画家王振鹏创作的绢本白描画,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皇帝开放金明池(著名的皇家园林),与民同乐,操演水军,举行龙舟竞渡的情形。
而在温州龙舟文化博物馆里,这幅画有了不同的呈现形式。一种是通过数字技术,将画中的景物都“动”了起来,立体地展现出龙舟竞渡场景;另一种则是,运用了国家级非遗制作技艺、温州民间艺术—瓯塑,再现了《龙池竞渡图》的场景。画面栩栩如生,立体的彩色油泥凹凸有致,让古画触手可及。
在“龙腾东瓯”展区,乐清首饰龙、龙档更是美出“圈”。瓯海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林晨介绍,这两件展品算是“镇馆之宝”,其制作工艺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龙档又称“板凳龙”,是用木头制作成的形如板凳连接而成的木板龙,通常长25米-30米。场馆中展出的“龙档”,整身都有金漆彩绘,档头和档尾装饰,以多层的亭台楼阁及牌坊为主,上面还有许多捏得惟妙惟肖的历史人物。
“乐清龙档历史悠久,据传始于明代,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林晨介绍道,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会采用樟木等制作龙档,以此来消灾避邪、保平安。
在龙档的一侧,是一艘华丽的首饰龙,由榫卯结构相连,没有使用一颗钉子,轻轻摇动手柄,内部百个大小不一的木齿轮便开始转动,前有龙头上下张嘴,后有龙尾左右摇摆,而台阁间的小人偶们,也跟着都忙碌了起来,开始锯木、打肉、捣年糕等,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在方寸间重现。
林晨说,这是乐清境内一种独特的龙灯。“制作‘首饰龙’需要材料较多,工艺流程繁杂,制作者必须精通木工、钳工、油彩、纸扎、雕塑、刻纸等多门工艺技法,因此被称为‘集百工之成’的手艺。”
除了美出“圈”的龙档、首饰龙,馆内还设有龙舟形制、制造技艺、龙舟习俗、龙舟竞渡等内容,以照片、证书、画报、影像等形式进行陈列展出。
场馆内展品令人惊叹,互动体验也是新意“拉满”。3D电脑建模而成的水上台阁,将温州独有的观赏龙舟,用技术进行了还原。大屏里的观赏龙舟,搭设了36格亭台,分别对应中国传统三十六行业,用手指点击其中一格,就会“跳出”相应行当的内容。
“彩绘龙舟”互动区更是体验感“满分”,记者根据提示,先是在龙头点睛,再在龙身彩绘龙鳞,最后,在龙尾处选择心仪的祝福语。此时,这艘“私人订制”的龙舟,会在屏幕的动画中,踏浪而行。
最有体验感的要属“激流勇进”,记者坐上龙舟,逼真的3D画面,仿佛置身于河中,当拿起船桨划动时,画面也会跟着动起来,真切地体验了一把龙舟上的“速度与激情”。如果你不想划桨,还可以当鼓手,让划手听着有节奏的打鼓声,再奋力划桨,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瓯海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温州龙舟文化博物馆建设历时一年多,投资1600余万,建设面积约2250平方米,是以“劈波斩浪、水上狂欢——走向世界的龙舟文化”为主题,分为五个设计展陈内容,共展示了300余件有关龙舟文化特色展品。(记者 庄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