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黄金 > 正文

“AI孙燕姿”能火多久

2023-06-29 00:31:52 来源:中国品牌

近日,“AI孙燕姿”翻唱歌曲在各大网络平台上走红。


(相关资料图)

南拳妈妈的《下雨天》、郭顶的《水星记》,甚至是数码宝贝的主题曲《Butterfly》、刘欢的《好汉歌》,这些风格迥异的曲目,都被“AI孙燕姿”完全驾驭。其中,在B站播放量最高的,是“AI孙燕姿”翻唱的周杰伦的《发如雪》,拥有百万播放量。

ChatGPT引发的技术变革快速蔓延,直接冲击至内容创作领域,甚至将AIGC演变成为内容平台的一个重要板块。B站、抖音上兴起的 “AI孙燕姿”、“AI周杰伦”大有复兴华语乐坛的趋势。

这些AI歌手真的能取代歌手们吗?

“天降紫微星”

AI歌手并不罕见。

在“AI孙燕姿”之前,已经有“AI周杰伦”“AI王菲”“AI邓紫棋”的作品流传于B站。

2022年6月,酷狗音乐还曾推出基于“凌音引擎”,以杨超越真人声音打造的首个AI歌手“超越AI”,但热度远远不能和“AI孙燕姿”相比。

“AI孙燕姿”演唱曲目

有Up主分析,这可能与孙燕姿本身的声音辨识度有关,吐字相对清晰,音色有一定的颗粒感,气息使用也自成一派,训练出的AI模型贴合了这样的特质,所以让人感觉像。让AI孙燕姿翻唱歌曲似乎并没有想象中困难,据了解,技术小白按照B站网友提供的教程逐步操作同样能够实现。

“AI孙燕姿”因其与本尊最为贴合而“血洗”B站音乐区,被网友戏称为2023华语乐坛的“天降紫薇星”。

“AI孙燕姿”翻唱的《发如雪》、《爱在西元前》、《半岛铁盒》等已在B站收获百万播放量,让孙燕姿、周杰伦两大21世纪初华语乐坛的顶流实现了“被联动”。

“AI孙燕姿”的话题度居高不下。

不久前,微博词条“AI出来后第一个失业的是孙燕姿”登上热搜。

“AI孙燕姿”是怎么产生的。

具体的操作,是将目标歌手的声音(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灌入A程序提取纯净的人声,然后灌入B程序训练AI,AI完成对音色的1∶1克隆后,再植入到C程序,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就能被拿去“翻唱”其他歌曲了。之所以能变得如此便捷,离不开一个名为so-vits-svc(音色转换)的开源项目。归纳来说,就是用技术手段,培养一位自己喜爱的歌手的AI版,然后指挥它去唱歌。

或许不久的将来,借由AI技术,歌迷能够由接收者摇身一变为主导者,自主选择心仪的声线和歌曲,一键定制出完美契合个人喜好的歌曲。层出不穷的AI翻唱歌曲席卷互联网,据统计,仅AI孙燕姿翻唱的歌曲已达上千首。如火如荼之际,造就无数AI歌手的软件So-VITS-SVC却正式停止维护,项目开发者声明中强调,“这个项目是为了让开发者最喜欢的动画角色唱歌而开发的,任何涉及真人的东西都与开发者的意图背道而驰。”

版权争议

从部分歌迷的角度来看,横空出世的AI孙燕姿能够填补他们苦等新曲、巡演而不得的遗憾。顺应时代的浪潮,AI歌手的蔚然生长或许能够构筑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全新音乐生态。

但与此同时,AI歌手的创作与音乐人的权益二者间地带的模糊造就纷争,AI歌手所涉及的法律、伦理问题尚待解决。

于是问题来了,用“AI孙燕姿”翻唱周杰伦的歌,需要得到孙燕姿本人的授权吗?周杰伦对此不会有意见吗?

进一步追问,如果孙燕姿想要维权,应该怎么做呢?

《著作权法》第24条对版权“合理使用”进行了规定,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且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且不以营利为目的,构成合理使用,无需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及支付报酬。

《民法典》第1023条规定,对自然人声音的保护,参照适用肖像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声音是人身属性,特定人的、有辨识度的声音具有相应的商业价值。

从法律角度,这种AI创作侵犯了孙燕姿的姓名、声音权利,以及周杰伦词曲的著作权,孙燕姿、周杰伦等明星可对此类侵权发起追责,要求创作者删除侵权作品、支付侵权赔偿等。

因此,短视频内容平台抖音发布了一则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倡议,除了要求发布者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加上统一的官方“水印”之外。抖音还强化了对虚拟人的约束,要求虚拟人需要在平台进行注册,领取专属“身份证”,同时,虚拟人技术使用者也需要实名认证。

攻城略地

AI作品被质疑没有灵魂,还可能涉及版权风波,但这些都不能抵挡资本的热情。

从ChatGPT到Midjourney,再到“AI孙燕姿”,在文字、绘画、音乐等领域,AI未来的可能性被不断放大。

以OpenAI为代表的公司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今年4月,OpenAI完成了103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270亿~290亿美元。参与本轮融资的风投公司包括老虎全球管理、红杉资本、加州Andreessen Horowitz、纽约Thrive和K2 Global等。国内市场也在紧跟AI发展的步伐。

IDC发布的《2023年V1全球人工智能支出指南》最新预测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AI)市场支出规模将在2023年增至147.5亿美元,约占全球总规模十分之一。其预测,2026年中国AI市场将实现264.4亿美元市场规模,2021年~2026年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超20%。与AI相关的初创公司,在此刻备受资本青睐。

这几月,AI数字人技术研发商硅真智能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虚拟偶像全栈式服务商万象科技完成数百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国内AI图像生成技术服务商Tiamat再次获数百万美元A+轮投资。

脉脉高聘人才智库发布的《2023AIGC人才趋势报告》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国内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招聘需求量同比上涨31.3%,创历史新高。

“AI孙燕姿”在音乐行业中发光发热,但这不会是AI最后一个攻下的城池。

综自:中国新闻网、微博、微信

责编:何茜

标签: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