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费帆 沈煜
(相关资料图)
8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看到,武昌区杨园街头7座核酸亭,变身“路长工作室”,成为服务群众的清凉驿站。
街头核酸亭,变身服务群众的驿站
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核酸采样亭,在完成其使命后“功成身退”,如何实现核酸亭的有效再利用?武昌区杨园街道给出了答案。在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倾听民意、汇聚民智,充分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的意见后,杨园街道已将7个核酸亭重新改造利用,里面设有居民议事厅、微型消防室、环卫休息室等,其中,铁机路与友谊大道交会处的核酸检测亭变身成了城管路长工作室,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前哨站。
路长工作室拓展了城市服务空间。铁机路与友谊大道交会处人流量较大,城市管理工作繁重,将此处的闲置核酸亭改造为路长工作室,实现了城市服务“零距离”,有效提高了城市道路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路长以路长工作室为圆心开展城市管理工作,依托路长制平台、路面巡查机制,能够高效地搜集、掌握路面信息,及时赶赴现场处理问题,同时与指挥平台、店长、楼长等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强化路面控管,从而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路长工作室拓宽了群众参与城市治理渠道。该路长工作室的设立位置靠近社区,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前哨站”,能够搜集到群众的各种咨询和诉求。对于群众反馈的城市管理问题,路长工作室能够快速搭建沟通桥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切实准确地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
同时,依托路长工作室开展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燃气安全、维护市容市貌、查处违法建设等城市治理规范,从而减少违规行为,践行“共同缔造”理念,实现共治共享。
聚焦微小需求,传递温暖力量。由核酸亭改造的路长工作室配有桌椅、空调、充电插座等物品,不仅能优化街道执法中心外勤人员的办公、休息条件,也能为辖区快递骑手、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提供“能量补给”,让他们能在一天持续的工作中获得歇歇脚、喝口水、充个电的空间。空置的核酸亭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执法力量的“办公亭”、人民群众的“关怀亭”,继续发挥着余热,让群众在方寸之间感受着温暖力量。
核酸亭改造为路长工作室这一举措,不仅是闲置空间的重新利用,也是将各方共治力量统筹起来的创新之举。通过路长工作室的设立,连接路长、楼长、店长、居民等共治力量,凝聚起治理合力,发挥握指成拳的“乘数效应”,推动更深度的互动共治,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来源:极目新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