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金华8月23日电(董易鑫)“在我看来,古典诗词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比如,我看到过很多中国古诗词被有学问的人翻译成英语、俄语、日语,在世界范围通过朗诵、书写、歌曲等方式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获得更多认同。”
(资料图片)
比赛现场。 大赛主办方 供图
8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浙江金华举办。其间,参赛选手、中国矿业大学越南籍留学生庞文山(中文名)说。
据悉,“迦陵杯·诗教中国”诗词讲解大赛自2019年开始每年举办,旨在促进中华优秀诗词的研究、教学、传播,从而产生广泛社会影响。今年,大赛的参与人次超20万,共有270名选手入围总决赛,选手们围绕经典诗词讲解、古典诗词当代传承等主题展开角逐,切磋比拼诗词传讲艺术、学识见解和教育技能。
“我期待看到更多在古诗词上有新发感受、独立思考的选手登台分享。”大赛评委、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用约翰·罗斯金的“读书如采金”举例,“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罗楚涵分享了自己刚刚结束的支教经历。
“几天前,我给贵州一所山区小学的孩子们上过一堂诗词鉴赏课。当我把诗词朗诵出来时,不用多加解释,孩子们就能感受到意境。对诗词歌赋的鉴赏,其实是中国人耳濡目染的本能。”她说,中国古诗词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校期间,她曾因跨越北京城仅为来学校听诗词公开课的叔叔阿姨而感动;也在抬头看向月亮时,与写下“举头望明月”的诗人李白同频。
留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承”的理解。 大赛主办方 供图
创新传承,善作善成。记者了解到,在众多参赛选手眼里,“古诗词当代传承”已并非“重复背诵”,近年来,越来越多人传颂古诗词的主动性越来越强,以听觉、嗅觉、味觉、视觉等多维度感受为主的创新方式,成为传播主流之一。
例如,马来西亚籍参赛选手谢慧思用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解读中国古诗词的当代传承,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讲述自己由景入情的直观感受,阐述中国古诗词通过各种创新方式,在全球产生影响力的故事。
“金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小邹鲁’之称,文化积淀深厚。相信通过举办本次活动一定能进一步激发金华民众热爱乡土、拥抱经典的热情。”作为活动主办地东道主,金华市副市长庄凌飞在大赛开幕式致辞中说。(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