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保险 > 正文

新资讯:共赴和美之约|杨庄村:底蕴深厚产业红火

2023-07-03 10:44:53 来源:平顶山日报

2023年7月3日《平顶山日报》A02版

杨庄村游园


(资料图片)

杨庄村街头

扫码看视频

6月29日,一场夏雨骤至,鲁山县马楼乡杨庄村笼罩在烟雨之中,在绿树鲜花掩映下,梳洗后的村庄显得格外秀丽。

在村中花园路怡心园,72岁的张娥等几名村民在石凳上纳凉。“这个园子原来是个大坑,村干部带领群众把坑垫平后建起了游园,给村里办了件大好事。”她说。

游园建成后,热心的张娥在园里撒下了花籽。如今,园内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花园路是村里的主干道,干净平整,两边依次排列着数个游园和花池。“以前可不是这样,两边有十几处违建。”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胜利说。

“俺家挨着路边,2019年开始人居环境整治,俺想着这是大事好事,就主动让了点儿地方出来,方便村里建花池。”村委委员任四说。

村干部带头吃亏,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再去做工作就顺利多了,路两边的违建很快就拆掉了。”李胜利说。

“我们结合地域特点,实现全民大动员、环境大提升、面貌大改善,突出重点、集中攻坚,建设形态各异的文化和产业兴、生态好、群众富的和美乡村。”马楼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发强说。

杨庄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风淳朴,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该村都会举办纪念牛郎织女的“男耕女织”古刹大会。

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杨庄村自筹资金10余万元,建设300余平方米的农耕文化馆,收集藏品300余件,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方面。2021年4月14日,农耕文化馆正式开馆。

“这是清朝的官帽盒,这是老式的织布机,这是用草编成的蓑衣,我们还收集了磨盘、风箱和织布机等老物件。”李胜利介绍说,馆内藏品皆由村民自发自愿捐赠。

杨庄村有个显著特点,村民们有股闯劲,敢开风气之先。

上世纪80年代,有两家村民合伙花了3200元钱,到山东泰安买了台四轮拖拉机,除自家犁地用外,还用来跑运输。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杨庄村200多户人家,有100多台拖拉机。

“不光是拖拉机,在马楼乡,联合收割机也是杨庄人最先买的。”68岁的村委会文书石福钦说。

1996年,村民王东、高建军、高增禄共同出资7万多元买了村里第一台联合收割机。到本世纪初期,增至13台。

目前,杨庄村的产业发展也是红红火火,村民种植有葡萄、羊肚菌、生姜等。村民商延河在外打工多年,2018年返乡创业办了个养鸡场。“现在养殖一万多只鸡,一年能卖二三十万元。”他笑着说。

“在农耕文化馆后面,我们又填平了一个废坑塘,准备建设农事体验中心,有磨坊、馒头铺、豆腐坊、编织坊、纺织坊,游客来杨庄村可以推磨、蒸馒头、做豆腐、编凉席、织粗布,体验传统农耕文化,还顺带着能销售村里的农产品。”在李胜利的头脑里,杨庄村有着新的发展蓝图。

(记者 常洪涛 文/图)

■记者手记

但开风气敢为先

2021年4月14日,杨庄村农耕文化馆开馆,当天也是记者第一次到该村采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胜利充任解说员,当时就觉得杨庄村民风淳朴,颇有文化底蕴。

两年多后,再次走进杨庄村,干净、整洁、舒心,除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外,在与村民交谈中,记者还能深刻感受到他们敢想敢干的劲头。

上世纪80年代的3200元可不是个小数目,可杨庄人敢拿出来买拖拉机;上世纪90年代,杨庄人买收割机走南闯北,亦是一件“壮举”。

有如此闯劲,产业发展红火自是水到渠成。

在和美乡村建设路上,杨庄村打好了基础,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奋进曲”已经奏响。(常洪涛)

策划 刘 泉

统筹 陶向军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标签:

相关阅读

大家爱看

天天微速讯:天奥电子(002935)6月30日主力资金净卖出7528.50万元 天天微速讯:天奥电子(002935)6月30日主力资金净卖出7528.50万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收盘,天奥电子(002935)报收于19 78元,下跌1 9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