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7月28日电 题:“红色尖兵”赓续英雄精神——走进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罗盛教生前所在连
新华社记者刘小红
7月初,从西部战区陆军某旅传来好消息,正在野外驻训的罗盛教生前所在连队党支部被旅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该连众多荣誉中又增添一项。
【资料图】
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跳入冰窟中,为救朝鲜落水少年崔莹献出了年仅21岁的宝贵生命。
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1964年,因训练成绩突出,罗盛教生前所在连队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尖兵连”荣誉称号。
英雄远去,魂留乾坤。“英雄牺牲自己挽救他人的爱民行动和精神,在一代代罗盛教传人血脉中赓续传承,激励着官兵不怕吃苦,敢于战斗,勇于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一切。”第31任指导员李紫阳说。
“英雄并未远去。”李紫阳说,连队官兵每天早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罗盛教的床铺前,认真为英雄整理内务,拉床单、整被子、理军装、擦照片……
连队常态开展“讲盛教故事,传盛教精神,当盛教传人”活动;每逢重大任务出征,大家都会到罗盛教雕像前动员宣誓。
近年来,连队官兵先后两次赴刚果(金)维和。官兵传承发扬英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无惧危险,不怕牺牲,用生命筑起安全屏障,赢得了当地民众赞誉,被联合国授予“维和勋章”。
“维和所在国内战不断,有的区域地雷密布,十分危险。”维和期间担任侦察排障班班长的李念念说。一次,为防止群众踏入雷区,他带领官兵冒着生命危险清除数枚地雷并引爆销毁。当地民众高呼:“China good!China good!”
还有一次,维和营区旁公路上,两辆满载人员的汽车高速相撞,现场惨不忍睹。连队迅即抢救伤员,用救护车火速运送重伤员到医院抢救,有效减少了重伤死亡。
“维和地长时间内战,缺医少药,连队官兵常常把从国内带来的药品送给当地民众。” 李紫阳说,两次远赴异国他乡,连队官兵不辱使命,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赞扬。
在国内,连队多次参加抗洪抢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无论移防到哪里,我们都和驻地开展共建活动,始终与驻地群众保持密切关系。”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苏杰说。
“今年,连队还参与了驻地河道治理、乡村道路硬化等。我们为驻地村庄援建的‘鱼水情’散养鸡产业园,也实现了营收。” 一班班长瞿金云说。
连队老兵们对2017年的那场特大暴雨记忆犹新。当时,驻地6个乡镇道路、桥梁被冲毁,数千群众受灾。
连队官兵徒步背送粮食和救灾物资进山,遇到悬崖绝壁就搭人梯,利用绳索上拉下推,终于在当天晚上把第一批救灾物资背送到数十公里外的群众手中。
之后数日,官兵身背几十斤物品,每天在崎岖泥泞的羊肠小道上往返跋涉,宁肯自己被雨水淋透,也要用雨衣、塑料布把物资包得严严实实。
一些老人看到一个个满脸汗水、浑身泥水的官兵,不住地说:“娃们实在太辛苦了!还是解放军好啊!”
2021年寒冬,连队在高原驻训。高原雪山路况复杂,不少当地群众积极为部队运送给养。有时大雪封山不能返回,连队为他们提供热食和住宿保障。群众车辆出现故障,官兵主动帮他们修理、更换配件。几十年来,像这样军民互爱互助的情景不胜枚举。
近年来,连队积极推进转型建设,探索新训法战法,取得一批成果。
“我们借助山地复杂环境,多频次展开阵地攻防为背景的实战化对抗演练。在高寒缺氧环境下,设置复杂敌情,连续数十小时组织班组综合演练,锤炼作战小队远程机动与敌后渗透侦察能力。”第29任连长巨丰瑞说。
“英雄部队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的红色基因在连队一代代官兵血脉里流淌,激励连队阔步前进。”巨丰瑞说。
2018年7月,陆军首届“侦察奇兵”比武,该连参赛分队人均负重35公斤,36个小时连贯作业,完成山地攀登、翻越断崖等多个险难课目连贯考核,随时应对遭“敌”生化袭击、“敌”兵力袭扰等突发情况,夺得比赛总评第一名。
在英雄精神激励下,连队官兵积极备战打仗,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训练成绩不断提升。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二等功10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