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北大教授何怀宏的书评文集,故而对一些抽象问题颇感兴趣。联想到养猪业面临的困境,萌生了一些异想天开的观念,写出来共同探讨。
【资料图】
当下的养猪业,被普遍认为陷入了困境。这种困境,来自行情上的低迷,更来自行业结构上的剧变。许多人都觉得前路漫漫。困境令许多从业者不能接受,故而带来思想上的迷茫,心理上的绝望,语言上的戾气。
我发现,养猪业当下的困境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共识缺乏,共情艰难,共同体破裂。
第一是缺乏共识。
无论是防疫技术,还是价值判断,亦或管理策略,这个行业都都乱象丛生,在一些基础问题上缺少了基本共识。每一家企业可能都有自己的独门思路,每个专家都可能有自己的独特理念,观念的混乱带来市场的混乱。市场经济的一定会带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基本的科学原理,良性的商业准则,仍然需要达成共识,才有可能推进行业朝正确的方向前行。如若缺乏某些共识,养殖业将继续一地鸡毛。
第二是共情艰难。
对于别人的悲欣交集,我们似乎失去了共情理解的能力。例如,最近行业中盛传某高楼养猪企业爆发非瘟疫情,许多人抱着看笑话的态度。我认为,首先企业是否爆发非瘟需要核查,其次即使有疾病发生,也应当秉持科学冷静的态度去剖析探讨应对思路而非冷嘲热讽,毕竟楼房养猪已开始在遍地开花。我们需要一个温暖的善良的商业环境,而非冷冰冰的你死我活的氛围。
第三是命运共同体的破裂。
几十年来,在许多地区,养殖户,经销商,饲料厂,动保企业,屠宅场等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但非瘟疫情爆发后的几年后,产业格局被迅速颠覆,许多人被扫地出圈,命运共同体被解散。部分大集团之所以备受诟病,就在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目前,国家在鼓励各行各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养猪业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恐怕仍然是要重新构建共识,鼓励共情,构建命运共同体。
在养殖技术上,最可能就一些基础目标和方法达成共识。例如,是否要净化,是否需拔牙,是否要打苗。这些都是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疑问的底层逻辑。
在商业伦理上,养猪业需要回归这个行业最初的淳朴风格。近几年,行业巨变,野蛮生长,带来各种纷争和乱斗。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与超越,也需相互的理解与宽容。
在行业利益上,养猪业需要重新探索建立各类命运共同体。温氏为代表的企业,几十年来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可谓探索出一种较为现实的“共同体”路径。大多数饲料企业转型养猪,也正是依托这种合作代养模式发展。“公司+农户”模式自然在不断进化迭代中,它给了不想离开行业的养殖户一条出路。经销商如果不想退出,能否也组织养殖户建立类似的共同体?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出路,或许就在于行业能否探索出新的命运共同体,在于普通农户能否融入新的命运共同体。
形成共识,拥有共情,构筑命运共同体,不仅仅需要市场的逻辑,也需要政策的引领;不仅仅需要企业的努力,也需要舆论的引导。
期待我们身处的养猪业,不仅仅充满刀光剑影,也充满温情和希望。共识,共情,命运共同体,让我们所有人都看到希望,体验温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