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又是一年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据广东省人社厅统计数据:2023年,在粤求职的本省高校毕业生超过97万人,加上省外流入和留学回国来粤求职学生,在粤求职的毕业生总量预计将超120万人,规模和增幅都创新高。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大省,超120万人的稳就业“大考”,广东如何更充分、更高质量书写这一份“就业答卷”?
落笔稳就业,经济发展是根本。要看到,广东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这为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广东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孕育巨大发展潜力,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涌现,一系列积极因素都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越来越高,求稳趋势在增加,供需脱节、人岗不适、“慢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打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后一公里”仍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落笔稳就业,政策合力是支撑。促进高校毕业生在粤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相关部门构建覆盖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政策支持体系。今年以来,广东频频出招,打出助力就业组合拳:全省人社部门组织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超过800场,“人社局长千企行”拓展招聘岗位近3万个;28个省直单位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累计筹集政策性岗位34.6万个,规模居全国前列;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16条措施,落实对一次性扩岗补助、就业见习补贴等青年就业支持政策……从帮扶经营主体、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供需匹配、完善就业服务等各方面多管齐下,全方位激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源头活水”。
落笔稳就业,人岗适配是关键。从现实情况来看,“就业难”的突出表现之一,是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去年以来,广东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龙头企业联合生态企业、院校构建集培训、就业于一体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目前,已对接产业链遴选建设了63条“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吸引了3170家企业、432所院校参与,10.31万个技术技能岗位面向应、往届毕业生开展学徒培养和技能培养。可以说,推行“岗位+培养”的就业新形式,帮助青年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提升了他们的人力资本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解决“产业缺青年,青年缺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国家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广东的“就业答卷”不仅要促进量的扩大,也要注重质的提升。既要善于从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潜力,积极培育就业新增长极,不断扩大“就业池”,也要提高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能力,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提升创业带动就业效能,推动就业创业“加速跑”。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既需政府、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也要社会各领域、各环节的充分协同。在超120万高校毕业生稳就业“大考”中,广东用心用情用力打好“组合拳”,拿出系列精准“硬措施”,定能交出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就业答卷”。(李妹妍)
来源:羊城晚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