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评论员:杜增波
近期,有多名网友反映称,部分景区在公路旁修起围墙遮挡视线,只有付费进入观景平台,才能欣赏风景。另有部分景区在国道、省道上设立门票站,即使不进入景区游玩,也需要预交门票费,在规定时间内穿行通过景区,工作人员才会退回门票。网友质疑,这是景区在变相“圈地收费”。
对于砌围墙,各地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或为了保护环境,或为了游客安全,或者为了扶持村民等等,一些理由听起来貌似“合情合理”,但公众心知肚明的是,把雪山湖泊等大自然赋予的资源给圈起来,无非是“门票依赖症”在作祟,不让过路人不花钱“白看”。
在经营者的视角下,买票进入景区的人肯定越多越好。沿着这一思路推导,很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有人没花钱就“蹭”到了风景,相当于景区亏了门票收入。这笔想象中的“亏损”,虽然无法记到经营账目上,却足以令部分景区芒刺在背。其中,有些景区确实比较缺钱,因此很需要扩大门票收入;也有一些景区虽然没有经营困难,但也耐不住能“蹭”到风景的人实在太多。
一个地方的旅游事业要想良好发展,离不开打造良好口碑。这种想方设法跟过路者“斗智斗勇”,生怕别人多看一眼风景的思维,不论是对途经此地的游客,还是对更多通过媒介“围观”事件的网民而言,都非常“败好感”。好山好水不容“圈地占山”,在文旅项目建设中坚持开放和分享的理念,美景才能传播得更广,文旅事业发展才能拥有持久的后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