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此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确实非中方所愿,这也从外交部发布的信息中可以看出,“经中美双方协商”,明确点出了“布林肯是自己坚持要来的”。但是,在布林肯访华已成事实后,中方还是拿出了自己的诚意,因为对中美双方来说,能沟通总比“老死不相往来”要好。因此,中美外长会晤前,大家可以看到秦刚外长和布林肯友好握手,亲切交谈,双方一起走向会场。这也表明,中方做好了准备。综合观察者网、环球网报道,6月18日,中美外长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长谈了五个半小时,超过预期。会晤结束后,中美各自发布了新闻稿,最为接近的表述是,中方使用了“长时间、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描述,美方则使用了“坦诚、实质、建设性”这几个形容词。焦点的地方在于,中方对台湾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美方则表示“要维护基于国际规则的秩序”。会晤中,布林肯还邀请秦刚外长访美,赴华盛顿继续磋商,双方同意在方便的时间安排互访。对于此次中美外长会晤,或许有三点是特别值得谈一谈的。首先,是会后双方各自发布新闻稿。这也说明,中美能够达成的共识并不多,实际上,这也很正常,就连秦刚外长都表示“中美关系处在建交以来的最低谷”,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之间肯定会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指望一次沟通就全部达成共识,找到解决方案,当然是不现实的。中美之间,除了中方单独提出的台湾问题,还有南海问题,中美“竞争”问题,对国际热点事务的求同存异等等,都需要通过对话,来找到最大公约数。有一点,两国外长都承认,那就是,中美关系发展成这样,并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因此,各发新闻稿,也是希望将仍无法达成共识的问题,都摆到台面上来,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其次,是长达五个半小时的对话。从现场视频看,双方开始会谈时,北京还是阳光灿烂,而布林肯车队离开时,北京夜已很深。从双方新闻稿中,也能够发现“坦诚、深入、实质、建设性”这几个词。“坦诚”说明大家愿意把问题都摆到桌面上,不藏着掖着;“深入”表示好的坏的都可以说,先说出来,再进行充分的讨论;“实质”指的是接触到了问题的关键方面;而“建设性”则表明,还是取得了某些进展的。这么说来,谈五个半小时也就非常正常了,因为时间短了,根本就消化不了这么多内容。同时,谈这么长时间也表明,双方还是希望解决问题的。最后,是布林肯邀请秦刚访美。可以说,这是一个好的预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国关系处于低谷时,更需要通过高层的走动和沟通,来积累信任,逐步化冰转暖。观察发现,这次布林肯出访中国,也是他出任国务卿两年多来,第一次访华,实际上这是很不正常的,拿希拉里举例,她当年出任美国国务卿时,四年时间就曾七度访华,来中国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而且,自1978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之后的历任美国总统,都出访过中国,但如今,拜登总统任期过半,仍没得到访华的邀请,也是非常不正常的。对此,美方应该反思。实际上,不能排除一种可能,那就是拜登有可能成为1978年后,任期内唯一没有出访中国的美国总统。这样的现状,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如今的中美关系到底有多冷。不得不说的是,美方长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谈完之后的执行力不强,经常是说一套做一套,而且还边谈边挑衅。国与国之间打交道,诚信是非常重要的,是以尊重换尊重,此次中美外长会晤后,我们不妨看一看,美方是认真去落实了,还是继续给两国关系添堵。某种程度上,这也决定了中美关系能否回暖,因为中方拿出自己的诚意后,当然不希望看到不对等的回应。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