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连续去了三个客户现场,都是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场景。
场景一,电力器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典型的多品种、小批量,定改制、快响应的场景,20%以下的是标准品,或者是浅定制的产品需求,而20%属于深定制的场景,中间的60%至少在多处的尺寸进行了定制,而且时间要求高,1-3天、3-5天,基本上要在60以上的订单批次比例了。
场景二,数控机床
中国是机床的消费大国,也是机床的生产大国,而且机床行业内卷的非常厉害,定改制的比例也超过40%,也属于了多品种、小批量、快响应、定改制的场景。机床的交付周期一般是10-15天,而且在机床的机构、尺寸、功能、配件上均有定改制。
场景三,机械零件加工
专门为科研任务服务的机加工车间,有四条专门的机械加工线,每条线有多个设备。线体与加工件之间,既有单-单的对应关系,也有多-多的对应关系。更加麻烦的时,采用了轨道车作为运输工具,轨道运输的时间比较长,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产能制约,在排程时,需要对轨道车做一个明确的排程。
——
众所周知,汽车整车的业务场景,是最典型的重复性的生产场景,且可预测性比较好,又因为丰田等汽车整车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相对较高,数据比较好,不需要考虑物料约束(零部供给无限),实现JIT(准时化)拉动相对还是容易的。
要点:没有稳定的产量与产品系列,大野耐一和其他JIT鼓吹者所描述的速率驱动、平准化的生产的生产方式无法运行。
——
以上三个是比较典型的业务场景,与丰田的场景恰是格格不入:
第一,场景一、二必须考虑齐套场景,物料限制是最大的限制
第二,定改制严重,需求非常不稳定(订单的品种、数量、时间均不确定)
第三,快响应,需要在非常短的周期内交付
其中场景一、场景二是装配+零件加工的场景。场景一,无长交期采购物料和加工物料,属于是快响应的生产模式(ATO)。而场景二不仅有长周期采购物料,自制件的加工周期也不短。仅仅一个装配的周期,至少也需要7-10天以上。
这样的场景,需求和生产过程是非常不稳定的,丰田等重复性生产场景的计划和排程方式,肯定不合适了。
——
对于多品种、小批量、快响应、定改制的场景,尤其是组装类的业务场景,最后的组装环节是核心环节,所以,编制装配的主生产计划是关键中的关键,解决方案是:
装配工序端:交期承诺后形成主生产计划,再进行MRP计算,进行相同物料的任务合并、部分备库件的动态补库。
零件加工端,采用TOC的SDBR方式,编制顺序计划,让零件加工的各个车间(串、并联)按照装配的需求,同步化生产,提高齐套性。
编制物料齐套报表,实施监控齐套状态,确保齐套性的良性提高,缩短交付周期和准交率。
——
该方法论,需要软件化,且已经被我软件化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