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上海宝山区兰卫方舱实验室时,湖北石首市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队员刘雅琴又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完成处理标本一万多管,脱下汗水湿透的隔离服,她的脸上写满了疲惫。
4月10日,刘雅琴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2020年,湖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还是一名医学院的学生,每天看到各种新闻报道,这让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这个职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坚定了以后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想法。
今年24岁的刘雅琴,是湖北石首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当得知医院将派检验人员驰援上海,进行病毒检验工作,刘雅琴主动请缨。医院批准之后,她才将消息告诉父母,没想到,父母非常支持她。
4月3日,刘雅琴跟随湖北援沪医疗队来到上海,这是她首次走进方舱医院,她被分配到宝山区兰卫方舱实验室三区,负责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区,主要完成二区(样本制备区)已提取完成的病毒核酸的扩增和产物分析。核酸扩增和产物分析是整个核酸检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虽然核酸扩增可以由仪器自动完成,但报告分析审核却只能依靠人工,用肉眼观察,分析每份样本的扩增曲线,去判断结果的有效性,从成千上万条曲线中找出阳性结果。由于工作的重要性,从业人员被称为“病毒猎手”。
刘雅琴和4位队员,一起负责五十台仪器的上机和结果初审,包括对阳性结果的登记。登记阳性结果的标本由二区找出来再次点样,三区再重新上机复查,确保结果的准确。进一次舱,要穿着密闭的隔离服持续工作10个小时,刘雅琴经常回到宿舍累得倒头就睡了,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跟父母视频报平安,父母每天也总在视频里反复叮嘱她,做好个人防护。
休息的时候,刘雅琴会在笔记本上记下当天的情况,为自己的这一段工作经历留下一些记忆。澎湃新闻注意到,刘雅琴近日的笔记本上记录:4月4日22:30进实验室,4月5日,早上7:00出实验室,共完成处理标本7900管;4月6日13:00进实验室,23:00出实验室,共完成处理标本15124 管;4月7日13:00进实验室,23:00出实验室,共完成处理标本17108管……。
刘雅琴说,在方舱医院工作和平时在医院里工作,最大的不同是面对的标本量不同,之前在科室每天只有几百管样本,但到了上海后每天都是一万五千管左右,工作量明显增加了。同时,上海的疫情形势现在还比较严峻,所以工作心态也不太一样,神经时时刻刻都是绷紧的,生怕漏报了阳性病例结果,还需要对结果进行复核,因此在工作的全程都聚精会神。我们不敢有丝毫放松,在方舱里也很少喝水,因为脱穿一次防护服非常麻烦,还面临着生物感染的风险,我们也不想因为这些事情耽误整个团队检验工作的进度。
现在,刘雅琴和同事们每天在酒店和方舱医院之间的两点一线来回,她印象最深的就是酒店的服务,可能是考虑到她们湖北人口味偏辣,酒店特地为她们准备了辣椒酱。有时候回去晚了,肚子有些饿,酒店里还会有给准备一些小零食,让她感觉很贴心。
刘雅琴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驰援上海,对她而言是一次难得的锻炼和感受职业使命感的机会,她希望上海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胥辉 实习生 许林杰 【编辑:程子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