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龙头新产业(300832)(300832.SZ)业绩持续高增长,实际控制人翁先定却计划减持。
5月28日晚间,新产业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翁先定拟减持公司不超2%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2日,翁先定所持股份才解除限售。如果按照5月26日收盘价估算,翁先定或将套现超9亿元。
(资料图片)
除了翁先定要减持,新产业二股东红杉资本也要减持,其打算减持不超3%股权。
一二大股东为何联手减持?
实际上,从基本面来看,新产业的经营表现稳定,近10年,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盈利3.55亿元,同比增长15.10%,继续稳增长。
实控人与二股东联手减持
上市刚满三年,新产业迎来了重要股东较大幅度减持。
根据5月28日最新公告,新产业的实际控制人翁先定计划在本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按照公司截至翁先定出具本告知函日的股份总数计算,对应减持的股份数量上限约为1572.25万股。
翁先定直接持有新产业约2619.72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3324%),通过西藏新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新产业”)控制新产业股份数量约为2.1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8630%),西藏新产业是新产业控股股东,其与翁先定合计持有新产业的股份数量约为2.3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1955%)。
2020年5月12日,新产业通过闯关A股IPO在创业板挂牌上市,到今年5月12日,刚满三年。
根据招股书,翁先定及西藏新产业曾作出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者间接持有的公司本次发行前已发行的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该部分股份。即通常所说的限售期为三年。
刚刚解除限售期就抛出了减持计划,且在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就开始减持,由此可见,翁先定减持的心情较为迫切。
翁先定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如果按照新产业5月26日收盘价61元/股计算,顶格减持,翁先定可能套现9.59亿元。
除了实际控制人要减持外,新产业的第二大股东红杉资本也要减持。
天津红杉聚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红杉聚业”)是红杉资本的投资平台,其在新产业IPO之前入股。上市之初,红杉聚业持有新产业15.67%股权。
5月28日晚间,跟翁先定同时披露,出于自身资金需求,红杉聚业计划在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的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 3%,即不超过2358.38万股。
目前,红杉聚业持有新产业15.67%股权,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红杉聚业也在新产业IPO时作出承诺,上市后3年内不减持,今年5月12日,其所持股份解除限售。同样,如果按照5月26日新产业收盘价61元/股,以上限计算,红杉聚业将套现约14亿元。
实际控制人翁先定与二股东红杉聚业联手减持,是否说明了什么?
三年分红20.5亿超募资
让人不解的是,实际控制人与二股东要减持,而新产业基本面看上去较为不错。
今年一季度,新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76亿元,同比增长17.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为3.55亿元,同比增长15.10%。
总体而言,新产业的经营业绩不错。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78亿元、1.41亿元,同比增长46.51%、88.03%。2014年至2019年,上市之前,公司营业收入不断增长,到2019年达到16.82亿元,较2013年增长344.97%,净利润方面,除了2015年小幅下降外,其余年度均为快速增长,2019年的净利润为7.73亿元,较2013年增长448.23%。
上市之后,2020年至2022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95亿元、25.45亿元、30.47亿元,同比增长30.53%、15.97%、19.70%。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39亿元、9.74亿元、13.28亿元,同比增长21.56%、3.68%、36.38%。
上述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新产业的营业收入实现了10年高速增长。
与业绩相关,2016年至2019年,新产业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4.87亿元、5.25亿元、7.02亿元、8.32亿元,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为9.77亿元、18.65亿元、21.24亿元。上述前后,经营现金流均为净流入,且净额持续增长。
新产业的财务也较健康。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6.93%。期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7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为理财投资)27.25亿元,与之对应的是,公司有息负债为0元。
基于较强的盈利能力及充沛的现金流,新产业积极回报股东。2020年至2022年度,公司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0.53亿元,分红率约为63.34%,超过募资。
新产业专注于体外诊断行业26年,产品主要用于为医疗终端提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健康状态评价以及遗传性疾病预测的诊断信息。通过自主研发,公司已经成为国内行业领先者。2010年,公司成功研发并推出了国产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实现了该领域国产医疗器械的零突破。截至2020年末,公司各型号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球累积装机超过1.6万台,面向全球销售的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项目达到156项,涵盖肿瘤标志物、甲状腺、性腺、传染病、炎症检测、肝纤维化、骨代谢、糖代谢等多个品类。
新产业的综合毛利率较高,近10年均超过70%;净利率在40%左右,2022年为43.58%。这一数据也说明公司产品利润较为丰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