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生人变为困难时期的“互助联盟”
90后独居青年各自在家“吃同一顿饭”
记者 占悦
“咚、咚、咚”,三声敲门声响起,门外传来声音:“我把饭菜放你家门口了,今天咱们吃炒萝卜丝、韭菜鸡蛋和拉面。”
90后王小姐家的门把手上多了个纸袋子,里面装着三盒热乎乎的饭菜——这是隔壁同龄人、济南姑娘李小姐的定点“投喂”。这段特殊时期,社区里许多独居青年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从“最熟悉的陌生人”变为守望相助的好伙伴。
如果不是此次疫情,一墙之隔的两名年轻姑娘或许永远不会有交集。自由职业的王小姐每天不定时出门,而在医疗企业就职的李小姐则过着“朝九晚六”的日子——“我俩甚至都不知道对方是个同龄人”。
不久前一次抗原测试时,两人才真正打上照面。彼时,“大白”一家家发放试剂,门开的瞬间,她俩不约而同“对上了眼”,全是笑意。回家后,两人就依靠社区群迅速加上好友,聊了起来。
“我一个人住,刚在做饭,你家粮食还够么?”李小姐热情地问。王小姐则回复,自己买了很多水饺,但家里燃气灶坏了都还没修。“不如我把之前发的蔬菜物资都给你吧,我家不开伙,省得浪费了。”王小姐把家里的土豆、胡萝卜等物资装好袋,挂在李小姐家门口。
“那以后我做饭多做些,咱俩‘搭伙过日子’。”自那以后,每天中午和傍晚时分,李小姐便会在家中烧好饭菜,分出一半装给隔壁邻居。从土豆排骨、清炒芹菜到鸡蛋挂面、紫菜汤,各自在家“同吃一顿饭”。吃完饭的王小姐把碗碟洗干净,挂在门把手上,袋子里还添上零食,“今天的饭后小食是两个苹果,请查收”。
一来一回,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更擦出了年轻邻里的友谊火花。李小姐来自山东济南,不断分享着北方习俗;而武汉姑娘王小姐则聊着家乡街边美食。在上海,像她们这样的独居青年还有很多,平日里靠外卖解决“一餐饭”,如今成了“互助联盟”。 【编辑:孙静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