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救人!一定要把市民安全地以最快速度护送到最近的医院!
口述者:汪洋(岳阳医院防疫物资运输组司机)采访记者:唐闻佳
汪洋是岳阳医院防疫物资运输组司机,开了15年车。4月以来的经历让他感慨,“我从没想过繁华的大上海,有一天会如此安静”。
我叫汪洋,自从退伍后进入岳阳医院工作已整整15年。其实,我从没想过繁华的大上海,有一天会如此“安静”。而作为医院“小车班”的我,也在3月初接到了新任务:成为医院防疫物资运输组的一名司机。我们这个司机五人小组,吃住都在医院,24小时待命,白天黑夜都可能会接到任务,如外出接送人员、传送防疫物资等。
4月5日,一条新任务来了,需要前往嘉定区拿回一批医疗抗疫物资。我开着车就上路了。下午2点多,车行到星华公路曹安公路,突然,一男一女拦住了我,我紧急刹车……
“我能不能先送他们去医院?”“你先救人!”
“师傅,求求你帮帮忙!送我们去医院好吗?”“师傅,我老婆肚子痛得厉害,‘120’还要有一会儿再来,能不能麻烦您送我们去附近的医院?她真的疼得不行了。”那一刻,真的,眼瞅着一个大男人快要哭出来了,而他身旁的姑娘已非常虚弱,手紧紧捂着腹部,脸色发白,眉头紧锁,非常痛苦。
我心想,我有任务在身,前方医疗队也在“打仗”,急等物资,我不能耽误。但眼前,一个活生生的人这样求你,又在封控期,他们短期内可能遇不到第二辆车了。于是,我拨通了医院的电话。“路上遇到一对夫妻,姑娘很痛苦,我能不能先送他们去医院?”我不是很有把握电话那头的回答,没想到,却得到了一个十分明确的回答:“你先救人!一定要把市民安全地、以最快速度护送到最近的医院!”
丝毫不敢耽误,我一边用手机开始查询最近的医院,一边喊这对夫妻赶紧上车,提醒他们上车后赶紧准备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在医院工作的我很清楚,这是现在的“必需品”,可以节约急救时间。
最近的曹安医院,距离8公里之外,小车一路向医院奔去!“医院怎么大门好像关着?”快到医院外,我有点着急,按了喇叭,值班室有人跑了出来。“你好,你们医院还开着吗?我车上有名女同志,肚子疼得厉害……”“你稍等,我马上喊医生出来!”得到这个回答,我放下心,准备离开,夫妻俩连声道谢。
我想,是谁遇到都会伸出援手的。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们一直说“退伍不褪色”,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守护,尤其是退伍后到岳阳医院工作这些年,医院的同事都很有情怀,永远会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医院文化深深感染着我。
每天的事情、变化很多,每一件都是“紧要事”
和这对年轻夫妻说再见后,我赶紧继续上路去取物资。然后我才知道,这批物资要送到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医院的医疗队等着用。我一路开得很快,我很清楚,这是紧要事。
这轮疫情从3月份发生以来,每天的事情、变化很多,白天黑夜都会有紧急任务。哪里有物资了,要赶紧去取;方舱医疗队有什么要输送,也得赶紧过去;标本要去取,把消杀人员第一时间送到指定场地……每一件都是“紧要事”,因为环环相扣。
想想也对,消杀人员要是没有到,消杀没做好,后头工作没办法推进。“与病毒赛跑”,我在第一线感受着医务人员的这份拼搏劲。
平时,我们“小车班”也很忙,白天黑夜也需要待命。有时,遇到医院晚上抢救病人,需要我们去血液中心紧急取血,那也是十万火急的。而现在,我们进入的是一种新的“战斗模式”。让我特别有感触的是,这些天“在路上”,看见了不少,感动很多。
去方舱医院,能看见原来在医院常见的医生、护士,他们忙得满头大汗,脸上是被口罩压的深深痕迹,一名我们医院的后勤保洁女同志,脚崴了,还在坚持工作。有一次我去虹口区的采样点,给医务人员送饭,才发现他们一盒盒午饭还没来得及吃,推拿科龚利主任以及一批大专家,就和大伙一起给居民采样,从上午忙到下午,脱下防护服,一脸疲惫,满头湿发……医疗队员在前头拼,我们司机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保障后方,给抗疫医务人员的家属帮忙送药、送点生活物资,他们中有的是高龄老人。走出小区,我特别有感触,他们的儿子、女儿在第一线拼搏,我们在后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在支持这些“白衣战士”、在支持战“疫”。
不少医务人员在车上没多久就睡着了,真的太累了
自从进入防疫物资运输组,我们几个驾驶员就睡在医院的驾驶班。睡眠虽然不能保证,但没有一个人“退后”。我们每天往返于方舱医院、定点医院、岳阳医院之间,有时一天要跑两三次,所有人全力以赴。朱正文是我们运输组的组长,也是一名共产党员。4月3日晚上,安顿好10个月大的女儿,他只用了半小时就带着行李回到医院,安排好工作,当晚就赶到岳阳医院驻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医疗队驻地,投入工作。
现在是上海疫情防控关键期,岳阳医院的大量医护奔赴定点医院、方舱医院、核酸采样点……身处其中,就是一种大家在一起战斗的感觉,没有人抱怨或叫苦叫累。这些天,不少医务人员在我的车上没多久就睡着了,真的太累了。这个时候,我就把车稍微开慢点。我想,他们稍微休息片刻,哪怕20分钟也好。
战“疫”大局,我看到的是远处的一个片段,一个画面,点点滴滴,但在我心里却化成一股力量。我的父母、爱人、孩子目前都在外地,因为我,他们现在也无比关心上海的疫情,母亲年纪大了,容易担心,让我每天报一个平安。我太忙了,电话就压缩为一条短信。儿行千里母担忧,她的担心我理解。现在,我只希望上海疫情早日结束,期待“在路上”的我,能重新迎回车水马龙的上海。届时,我让老婆、孩子和父母到上海来好好玩一玩,我们全家可以团聚。 【编辑:孙静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