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密集回购、增持、重组 打响保壳之战
(资料图)
多家房企面临退市风险的当口,一场保壳之战已打响。
今年以来,A股、H股,均已出现了年内首家退市房企,分别为蓝光发展和新力控股。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A股7家房企因触发“面值退市”指标基本锁定退市;港股亦有至少10家房企停牌即将超18个月,或将触发摘牌规定,上市房企正在加速出清。
在此过程中,多家房企使用增持、并购资产和回购等手段保壳,且暂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有业内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表示,保壳手段只是权宜之计,更重要的还是解决根本问题。
年内8家房企发布增持计划
今年以来,房地产企业密集发布增持计划,据新京报贝壳财经统计,自年初至6月16日,A股市场上,珠江股份、*ST泛海、ST美置、*ST宋都、*ST新联、金科股份、ST世茂、荣盛发展8家房企宣布高管、股东计划增持公司股份。
贝壳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截至6月16日,Wind房地产(中信)成分117家房企中,8家股价低于1元,9家企业股价在1-2元之间。而除珠江股份外,今年以来发布增持计划的房企股价均在1-2元之间。
房地产(中信)成分下6月16日收盘价低于2元的房地产企业。
多家房企宣布增持计划的背后,是面临退市风险的房企正在积极保壳。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对贝壳财经表示,退市对房企将造成两方面不良影响,股市融资通道关闭;购房者、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将进一步下降,将在融资、售房环节继续增加企业难度。由此,房地产企业会采取停牌、增持等方式进行保壳。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对于濒临退市的房企来说,退市后公司股票流动性和股价都会大幅下降,企业会遭受投资者、债权人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维持上市公司的地位有利于保持公司市场形象、市场声誉,以及便于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与业务重组,退市后,业务开展、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的难度也会加大,企业恢复运营的条件也会随之恶化。
今年以来,随着注册制的全面实施,A股的退市制度逐渐完善。叠加房企由于经营亏损以及债务违约等多种因素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A股、H股房企退市速度加快,逼近退市边缘的房企数量也迅速增加。
4月6日晚间,港交所表示,自4月13日起,新力控股的上市地位将予以取消,6月6日,在上交所上市的蓝光发展被宣布终止上市并摘牌。两家企业分别为H股、A股今年首家退市房企。
中指研究院6月13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A+H股中35家上市民营房企逼近退市,其中截至6月13日,*ST嘉凯、ST美置、ST粤泰、*ST中天、ST泰禾、ST阳光城、*ST宋都达到连续20天收盘价低于1元,这7家房企基本锁定退市。基本锁定退市的企业中,ST泰禾、ST阳光城均为昔日闽系房企队列中的明星企业。
沪深交易所对企业退市设置了交易类、财务类、规范类、重大违法类四类指标。其中,A股退市房企主要涉及的指标为交易类和财务类两类指标。交易类退市条款包括“面值退市”及“市值退市”,即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连续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
财务类退市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包括净利润为负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净资产为负值,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财务造假。财务类退市指标首年触发将被实施风险警示,连续两年触发即面临退市。
回购、注入资产等并举,有公司暂时脱离面值退市风险
除了增持之外,多家房企还采取了其他手段保壳,如回购、注入资产等。
4月27日,ST世茂股价收盘跌破2元,报1.98元/股,此后,公司股价连续12个交易日下跌,一路跌至5月22日收盘的1.2元。5月23日短暂回升后,ST世茂又连续5个交易日收盘下跌,至5月30日,最低价达1元,收盘价1.01元。
5月30日当晚,ST世茂发布控股股东峰盈国际有限公司的增持计划,公司在公告中表示,“鉴于公司目前股票收盘价格低于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且连续20个交易日内股票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超过30%,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提升投资者信心,峰盈国际或其一致行动人计划自2023年5月31日起3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本公司股票。”ST世茂表示,拟增持金额1亿元-2亿元,增持价格不高于1.3元/股。
6月4日,ST世茂再度发布回购计划,宣布以1亿-2亿元资金总额,不高于1.3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股份。双管齐下之下,公司股价有所回升,截至6月16日收盘,其股价报1.21元/股,暂时脱离面值退市危险区。
与ST世茂一样,金科股份也暂时脱离了面值退市风险。5月24日收盘,金科股份股价跌至1元以下,报0.96元/股。金科股份分别于5月22日、5月24日宣布了其控股股东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18位公司成员的增持计划。
此后,6月13日,金科股份宣布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科易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持有的重庆恒昇大业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的股权,公司也因而停牌。
增持计划和拟注入新资产,帮助金科股份扭转了局面,自5月24日起,其连续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至6月6日,公司股价重回1元以上。
在增持之外,荣盛发展亦提出注入资产。5月28日,荣盛发展发布公告表示,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荣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38%股权。5月25日收盘,其股价原本已下探至1.17元,随着收购计划的公布,逐渐上涨,至6月16日收盘,已回升至1.83元。
房企或将加速出清
按港交所规定,股票停牌时间超过18个月将面临摘牌。新力控股即因停牌后18个月未能复牌遭摘牌。
未能及时刊发年报、债务重组进展缓慢为港股房企停牌的主要原因。有曾停牌房企成功复牌,4月12日,停牌超过1年的融创中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刊发了2021年、2022年全年业绩及2022年中期业绩,满足复牌指引,申请4月13日起恢复买卖。
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上,佳兆业、景瑞控股、上坤地产等企业亦实现复牌。不过,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1家停牌的港股内地房企中,有超过10家房企停牌即将超18个月,若今年9月未复牌,恒大、旭辉、世茂、奥园、花样年、阳光100、祥生、佳源、力高、当代、三盛、上置、汇景、大发等停牌港股房企将退市。
中银证券在研报中分析,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仍属个别现象,对整体房地产板块的影响相对有限。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促使投资者关注基本面优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的地产公司。整体而言,利于行业加速出清,对整体行业格局产生一定变化,这也符合当下地产供给侧出清的大逻辑。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贝壳财经表示,多家房地产企业面临退市风险,也因为A股市场步入“大浪淘沙”阶段,“在过去行业奉行‘高周转’的开发节奏下,一部分房企上市的目的并非是更规范、更长远地经营企业,而是为了从资本市场低成本获取资金,但当行业步入新节奏,地产回归居住属性,部分企业原本的发展逻辑已经难以走通,随着一个时代的离去,部分房企离开资本市场也在情理之中,大浪淘沙会将优质的公司保留下来。”
在李宇嘉看来,房企退市后,若正常经营,在二级市场持有股份的股民将转化为公司股东,若企业债务问题难以解决,进入破产清偿程序,则股东的顺位排在债权人之后。房企保壳需要满足各交易所对其提出的要求,房企想留在资本市场,长期还是要依靠通过积极手段引入投资主体解决既有债务问题,但这在现实操作中存在难度。
对于上市房企保壳,宋红卫也表示,暂时停牌、增持等保壳手段只是权宜之计,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只是短期手段,在他看来,对企业更为重要的是筹措资金偿还到期债务,避免再次违约带来的信用丧失。同时,要实现企业自身造血功能的修复,给资本市场、行业以企业积极自救的信号,以获得更多外部支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丁爽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