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觉珵】新疆是中国最重要的产棉区。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39.1万吨,占全国棉花产量比例为90.2%。在新疆棉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内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传统棉区种植规模持续缩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基于保障产业安全的考虑,业内人士建议,应适度恢复内地宜棉区域棉花种植。
(相关资料图)
在15日于桂林开幕的2023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中国棉花协会会长高芳表示,近年来,国内棉花生产过度向新疆棉区集中,导致三大棉区发展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安全。按照国家棉花生产保护区相关政策要求,从传统三大棉区合理布局考虑,应适度恢复内地宜棉区域棉花种植,并在此基础上适度恢复当地棉花购销、加工与贸易,更好服务纺织经济发展。
参加上述会议的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也作出类似建议,认为应该适度恢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引导滩涂地、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区适当扩种棉花。
李召虎说,近年来,新疆棉花主产区地位更加巩固和不可动摇,新疆棉花总产、单产和调出量连续28年居全国首位,为纺织行业提供稳定的原料保障,国内棉花消费量的60%以上使用新疆棉。
李召虎表示,新疆的棉花生产优势明显,地处棉花生长的黄金维度区,且有干旱少雨、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的生产条件,棉田地块平坦、宽广,便于机械化作业;产业优势突出,经过多年发展,新疆已形成集种子加工、地膜滴灌带生产、采棉机等相关机械产业,籽棉收购加工、铁路运输、纺纱织造等各环节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此外,新疆棉业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是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比新疆超过3700万亩的棉花种植面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传统种棉区的棉花种植面积不断萎缩。李召虎当日展示的数据显示,2010年,黄河、长江、西北棉区的棉花面积分别占全国的36%、27%和37%。2014年以来,棉花生产向新疆集中,新疆棉花面积占全国总面积已超过80%。
业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我国棉花种植生产历程中,以内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代表的地区一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新疆具有自然禀赋优势以及政策支持,加之市场的驱动,内地棉花种植规模逐渐减少。
2022年,新疆棉花产量排名全国第一,为539.1万吨,其次是位于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产量分别为14.5万吨、13.9万吨,各占全国的比重为2%左右。位于长江流域的湖北省棉花产量10.3万吨,居全国第四。数据显示,新疆棉花的产量与其他地区已经出现巨大的差距。
一段时间以来,呼吁适度恢复内地宜棉区域棉花种植已在业内出现,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适度恢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十四五”期间力争恢复到1100万亩以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长江流域棉区播种面积351.8万亩,比上年增加3.7万亩,增长1.1%,自2012年以来面积首次增长。
在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曾提出,棉花产业在新疆集中度过高存在产业安全隐患。自2019年开始,美国利用“涉疆法案”限制我国使用新疆棉、在新疆生产的相关纺织企业产品出口,以削弱我国纺织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的作用和竞争优势。即使没有“涉疆问题”影响,极端天气、交通运输压力、政策的倾斜等也可能影响到纺织原料保障。我国棉花种植产业在新疆高度集中,容易形成农产品和基础工业品对单一地区的过渡依赖,不利于我国整体纺织产业安全,也不利于我国棉花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不过,恢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依然面临挑战。李召虎分析称,统筹粮棉生产难度大,比较收益低,棉花品质不高以及生产效率较低等因素均影响了内地宜棉区域恢复棉花种植。山东一家棉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新疆已经实现了棉花种植的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内地省份在这方面没有优势,希望推动棉区恢复还需要政策、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统筹推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