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错漏、色彩偏差……家长担心劣质图书对孩子生长发育造成伤害。彻底斩断盗版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方能维护少儿读者的身心健康。秋季新学期已开始,线上线下书店都在进行开学季促销活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家长反映,购买图书的渠道越来越多,但买到盗版的情况仍然存在。内容错漏、色彩偏差、油墨刺鼻……家长担心劣质图书对孩子生长发育造成伤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诚可谓“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书籍正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可由于少儿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处于萌芽状态,尚不具备是非观念与辨别能力,严把少儿读物的出版与遴选关尤为重要。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0-14岁的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20.27%。《全民阅读视角下的少儿阅读观察》报告显示,我国童书销售总额达200多亿元,其年产值已连续2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只是,喜中有忧,翻印、盗版等非法行为始终如影随形,且成了出版业的牛皮癣,久治不愈。其中书目选择方面,经典书、畅销书、新品爆品、低幼认知类产品往往成为盗版的重灾区。盗版的速度惊人,有的新书上市不到一个月,盗版就已充斥市场。
一方面,盗版少儿读物会对消费者带来直接危害。盗版书中错别字等错误信息会对孩子造成误导,影响未来识字的准确性乃至整体阅读认知;采取翻拍形式,导致书中图像不清楚、字迹模糊,加之劣质的印刷质量,会形成视觉疲劳,影响少儿视力健康;盗版书油墨的毒害远超甲醛,比同类正版书的铅含量高出100倍,并普遍测出六价铬。
另一方面,由于盗版图书不需付作者稿酬、编辑费用,甚至偷税漏税,早已成了暴利产业。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的童书,就有500多种可能存在盗版。若不加以遏制,劣币驱逐良币,则会严重损害出版业的公信力。
彻底斩断盗版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方能维护少儿读者的身心健康。无疑,首当堵塞盗版书的出版漏洞。市场监督管理者要严把审核关,防止“三无产品”蒙混过关。对非法出版不妨提高定罪量刑标准,罚他个倾家荡产,以对侵权盗版行为产生震慑作用。出版企业本身应当肩负起守土责任,履行打假职责。倘若听之任之,无异于为虎作伥。
其次,堵塞非法销售的漏洞。网络平台(主播带货)并非进货主体,但应当履行好审查义务,决不能因为盈利提成而纵容盗版者,为非法出版物搭台。可根据读者举报,精准施治,第一时间关闭相关商铺,下架盗版图书,同时将经营者纳入诚信黑名单,将其驱逐出市场。
再次,家长当对孩子的健康阅读负责,分辨和挑选正规出版物,拒绝廉价的诱惑,远离盗版书。从读者角度看,除了难以分辨真伪,一些家长之所以主动购买盗版书,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身为父母当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孩子尊重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