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成立3周年的日子,记者从“云南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成立以来,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通道,建设连接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成立3年全国首创46项制度创新
3年来,自贸试验区发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共形成276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上报国家84项、省内复制推广46项,属沿边跨境特色53项,属全国首创46项。“边境地区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处理机制”成功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力交易平台”由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通报宣介。
率先在德宏片区创新实施“一口岸多通道”管理模式,拓展和丰富口岸功能;在昆明、磨憨口岸新设6条“一带一路”专用通道,新增磨憨铁路、河口公路、河口铁路、天保公路4个口岸为泰国过境第三国进出口水果口岸。
近3年,对越南增加山竹、榴莲、凉粉草的进口;对缅甸增加香蕉、玉米、蚕茧、青贮玉米的进口;对老挝增加百香果、柑橘属水果、西瓜、甘薯进口,9种植物源性中药材、13种植物源性食品获得检疫准入。开展跨境农畜产业合作,全国首个“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政策落地,老挝、缅甸屠宰用肉牛获准输华。
创新实施“互联网+边民互市贸易”监管模式,上线“边互通”手机App, 2020年4月—2022年7月,线上结算29.83万笔业务,总金额23.23亿元。
建立“提前申报”“集中申报”“快速通关”等便利化通关模式,简化通关手续。2021年,云南省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7.93、0.15小时,不到全国平均通关时长的1/4、1/10,分别列各省(区、市)第3位、第2位。
培养中老铁路第一代老挝籍火车司机
3年来,多式联运能力不断提高,物流产业蓬勃发展。
中老铁路通车运营8个多月来,“黄金线路”作用不断彰显。截至8月27日,累计开行国际货运列车1808列,货运量118.5万吨,货运总值近百亿元。其中,云南省累计发运国际货运列车1442列,占全国的80%,货运量103.3万吨,占全国的87%。
磨憨铁路口岸整体通关时间已缩减至目前的4—5小时,中老国际货运列车开行频次实现平均每天稳定运行6列左右。
推动中老铁路和RCEP政策红利叠加,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建设8个海外仓。加快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建设,66名老挝籍学员成为中老铁路第一代老挝籍火车司机。
开展中老铁路沿线物流产业招商活动、国际经贸合作招商洽谈会,共签约24个项目,总金额58.83亿元。
创新开发昆明至万象全程26小时的“澜湄快线”货运专线,目前已累计开行“澜湄快线”142列。
中老铁路开通以来,国内承运范围已经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服务国内企业超过1500家,货物品类从开通初期的化肥、橡胶、百货扩展到电子、光伏、通信、鲜花等近2000种商品种类,境外经老挝辐射到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个国家。
随着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磨憨镇工作不断推进,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经开区、综保区和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平台,将依托中老铁路形成联动发展新格局。
人民币跨境结算近800亿元
截至2022年7月,自贸试验区四至范围内共有银行保险机构网点367个。
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截至2022年7月,银行共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791.94亿元,占同期全省结算量的39%。
推动线上收结汇便捷畅通。2021年,云南省市场采购贸易累计出口48.5亿元,同比增长583%。2022年1—8月,完成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申报27亿元。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官渡区域引进中铁建等21个总部项目,培育华能澜沧江等总部企业37户;签约中粮集团、华为数字创新中心等企业和项目,签约项目内资投资总额156.6亿元。
红河片区3年来共签约合作项目56个,协议总投资411.7亿元,已完成公司注册37个项目,22个项目落地运营。
德宏片区创新推进中缅跨境农业合作,建立境外甘蔗、肉牛种养基地面积143万亩,农产品年进口100余万吨。建成跨境电商监管场站,实现交易额26.66亿元。
截至目前,自贸试验区内实有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
开具全国首张基于区块链溯源的
“绿色用电凭证”
医药产业合作平台不断完善。开辟境外人员入境就医紧急救助绿色通道,建设区域性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引进高端技术人员团队开展检验检测、制剂生产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提供符合ICH技术标准的研发服务;建立现代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云南道地药材品质评价体系、构建欧盟中药CACP、DAC、CEP认证注册体系和南亚、东南亚中药注册体系。
跨境能源合作发展迅速。开具全国首张基于区块链溯源的“绿色用电凭证”,累计溯源绿色电量1028亿千瓦时,绿色电量折合节约标煤约3393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9026万吨。签署中老115千伏双向电力贸易协议,实现中老丰枯期电力双向贸易。中缅230千伏电力联网加快推进。建立“互联网+”电力交易平台,打造电力零售交易淘电网,大幅降低跨境电力交易成本,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注册的跨境主体超过百家。
率先开展RCEP协定规则及成员国国别研究,印发《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
自2019年8月成立至2022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5.6万户,占同期全省新设企业的11.98%;完成外贸进出口2791.36亿元(含边民互市),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的32.58%;实际使用外资5.87亿美元,占同期全省使用外资的28.71%。自贸试验区开放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
依托中老铁路发展布局
自贸试验区将依托中老铁路,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13+1”合作,对接“两廊一圈”,构建“1核、1带、3走廊、4通道”的“1134”发展空间布局,全面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辐射中心建设取得新突破。
1
核
以昆明为中心,以滇中城市群为支撑的核心圈。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加工贸易、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布局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光伏、烟草等产业。
3
走廊
一是中老泰马新走廊。用好RCEP协定,沿线布局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跨境旅游等产业,巩固农产品、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化肥等出口优势,扩大橡胶、粮食、水果等进口。
二是中越走廊。沿线布局特色农业、绿色铝、电子信息等产业,扩大通信设备、水果蔬菜、电力、金属矿、五金建材等进出口贸易。
三是中缅“X型”走廊。沿线布局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商贸物流等产业,促进发展轻纺、家电、日化等生活用品和金属材料、化肥等生产资料出口,巩固原油天然气、金属矿产品等资源进口。
1
带
依托正在建设的沿边高速公路、沿边铁路,打造以沿边州(市)为重点,以口岸城市、物流枢纽及开放平台为支撑的沿边跨境产业合作带。培育边境贸易、加工贸易、边民互市、市场采购等贸易业态,布局跨境农业、跨境能源、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等特色产业。
4
通道
一是与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实现互联互通。完善智慧口岸支撑体系,与周边国家创新开展“执法互助、监管互认、信息互换”等业务实践,以昆明为集结中心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铁路国际班列品牌;建立陕西、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西部自贸联盟,更好服务西部大通道互联互通、物流贸易产业协作。
二是连接京津冀通道。沿线布局高原特色产业、绿色能源和加工业、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
三是连接长三角通道。沿线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硅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
四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通道。沿线布局绿色农业、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
标签: 云南自贸试验区成立3周年 46项制度创新 执法互助 监管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