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金融供给和实体经济有效适配,近日,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联合制定出台《关于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做优做强金融产业、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等5方面15条措施,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支持降低,实体经济经营发展压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建立丰富金融组织体系至关重要。《措施》提出,对新设立的外商独资法人金融机构,或境外金融分支机构(分行、分公司),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新设立的合资法人金融机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力争两年内在省内打造1家AAA级融资担保公司,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聚焦支小支农主业,更好发挥准公共服务功能。
“我们将加大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的激励作用,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到云南新设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引导金融机构向偏远地区延伸服务半径、提高覆盖面和可及性,同时发挥融资担保风险、增信作用,吸引和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
“受疫情影响,枇杷价格大跌,种植户要维持正常经营,急需资金周转,但大部分农户都缺乏贷款抵押物。”蒙自市南疆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童总表示,为助力农户破解抵押和担保难题,当地建行通过“乡村农担贷”为合作社提供了200万元贷款,合作社得以正常经营。
《措施》明确,降低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成本,落实好支持普惠小微的市场化工具引导作用。督促指导金融机构按规定降低银行账户服务收费、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正常经营的中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同时,发挥再贷款支持作用,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借用支农再贷款加大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放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按再贷款金额的1%给予财政贴息。
人行昆明中心支行负责人表示,人行将探索推广再贴现办理窗口,力争全年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累计投放规模较上年翻番,再贴现累计办理规模增长80%以上、超过500亿元。“这些政策组合拳将助力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量’‘价’协同,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人行昆明中心支行将加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通过多种方式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促进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支持降低实体经济经营发展压力。
提高金融机构
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为强化对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综合评价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成效,《措施》提出,开展重点领域金融创新项目评选,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大的金融机构,以及优秀金融创新项目,给予“突出贡献奖”“金融创新奖”表彰。同时,发挥财政性资金对信贷投放引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贷款投放,推动信贷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积极推行“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组合融资模式,健全优化项目融资结构。
“目前,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已成为我省企业直接融资的主渠道,累计为云南企业提供了超万亿元的资金支持。”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绿色+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挂钩”永续中票等多个产品落地云南,全省首单科创票据和常发行计划项下的债券也顺利发行,将力争2022年云南省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高于上年同期,保持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全国排名靠前。
统筹完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共享整合意义重大,《措施》提出,要充分利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省级地方征信平台、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信息系统,进一步采集纳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进出口、水电气、不动产登记、知识产权、科技研发、环评等信息,健全企业信用数据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机制。
“目前,我省已完成了平台系统开发和功能测试,平台可实现融资需求对接、市场主体画像、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等功能。”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推进全省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和共享工作,进一步整合市场主体司法判决及执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公共信用信息,逐步将纳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进出口、水电气、不动产、知识产权、科技研发等信息纳入共享范围。同时,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尽快实现平台的上线运行,丰富征信产品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融资发展。
“我省面向中小微和‘三农’市场主体推出的一系列鼓励性补贴奖励惠民惠企实效措施,是进一步夯实当前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等各项宏观经济工作的基础。”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雷扬表示,受疫情冲击,中小微和“三农”市场主体的脆弱性越发显现,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更为迫切。由于针对中小微和“三农”市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要更多机构支持,有必要探索建立一套针对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好我省“三农”的奖惩机制,以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回归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源,切实提高我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促进云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